Rongcheng District People's Government of Jieyang City

揭阳市多措并举推进非遗保护传承高质量发展

英歌、青狮、龙舟等爆火“出圈”的非遗项目,正成为一张张宣传揭阳历史文化的名片。图为英歌雄狮耀古城巡游活动场面。杨小琪 摄

青狮献演迪拜宣传揭阳非遗文化。 通讯员 摄

“师带徒”活动促非遗薪火相传。林碧鸿 

非遗集市激发文旅市场消费热情。 林碧鸿 摄


  威武潇洒的英歌、巧夺天工的木雕、优美婉转的潮剧……这些丰富多样、具有浓郁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揭阳文明发展的鲜活见证,也是揭阳人民世代相传的精神家园。今年揭阳人才周期间,位于市文化馆三楼的揭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一经开放,即成为广大市民游客新晋的“打卡地”。人们通过图文资料、场景还原、实物体验以及声光视听等多种形式,沉浸式品鉴海滨邹鲁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老韵味,共同感受千年古城生生不息的独特魅力。


  珍贵的非遗,作为“记得住的乡愁”,是历久弥新的文化印记,更是美好生活的丰厚滋养。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多方式多途径保护传承之路,切实增强非遗的生命力和传承力,在保护中合理利用,在传承中积极创新,让非遗焕发新活力,展现新魅力,在新时代绽放绚丽光彩。


  爆火“出圈”  “走出深闺”讲好揭阳故事


  “咚咚咚,咚咚咚……” 恢弘的鼓点,磅礴的气势,多变的阵法,汇聚成激越的变奏与力量。当“梁山好汉”们手持双槌叩击起舞,燃情呐喊……舞!舞!舞!似万马奔腾,如猛虎下山,粗犷豪迈,气壮山河。置身其间,只觉壮志豪情在澎湃,心间热血在沸腾……普宁英歌,总能带来撼人心魄的崇高与昂扬。这种满含威猛阳刚气息和拼搏团结精神的民间舞蹈,以“中华战舞”的姿态频频“出圈”——


  2022年9月,普宁泥沟英歌队凭借英歌舞作品《盛世雄风》从全国150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斩获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2023年春节,英歌成为最爆款的非遗项目,出现在全国各地的表演现场,关于英歌的报道和视频,刷爆各大网络平台,获得巨大流量和关注。正月初二的普宁街头,挤满了来自海内外的民众,为的就是现场感受英歌舞震撼人心的氛围。南山、泥沟、富美青年三支英歌队铿锵出场、吼声震天,地上人头攒动,天上航拍机盘旋。无数官方媒体与自媒体涌进现场直播和报道,英歌舞连续数日霸屏各大网络平台。随后,普宁英歌的热力更是一路“狂飙”:亮相2023非遗品牌大会非遗之夜、2023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央视《非遗里的中国》《你好生活·村晚季》、香港大型舞剧《水不扬波》、2023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首届北京国际非遗周……


  除了英歌,乔林烟花火龙、青狮、龙舟等其他非遗也频频“出圈”,更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表现亮眼。8月16 日至 25日,普宁市潮剧团前往新加坡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在新加坡黄金剧场连续四晚的潮剧演出,受到当地戏迷的热烈追捧,取得圆满成功,潮剧又一次在狮城唱响。期间,演出团还走访了新加坡戏曲学术机构及多家乐社、会馆,通过开展参观、座谈交流和现场表演的方式,进一步加强了与新加坡各潮社的联系,更好地开拓潮剧对外文化交流;9月22日至26日,揭阳孙淑强狮艺武术馆受邀派员前往阿联酋迪拜,参加2023年“丝路连心·美美与共”迪拜中国文化周主题活动,在五天的表演中,集武功、舞蹈、技巧于一体的青狮,以及刚劲有力、能攻善守、灵活多变的南枝拳,让当地华人和外国友人叹为观止。此外,青狮和南枝拳还作为特别节目,亮相中国驻迪拜总领馆举办的“国庆七十四周年暨中秋招待会”,受到当地政商名流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而在8月27日至30日,我市代表团赴港澳地区开展文化旅游交流宣传推介活动中举办的“结对子,种文化”揭阳市文化进校园活动更让揭阳非遗与香港、澳门的师生“亲密接触”,潮剧、英歌、青狮、剪纸、面塑、手拉壶等通过现场展演、展示,让大家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现场观众表示,活动架起了揭港澳文化交流桥梁,让大家更深入、更立体地了解揭阳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揭阳与港澳同胞乡情。


  非遗“乘风”舞,借着多次“出圈”的热度,古老的非遗“走出深闺”,演绎揭阳故事,展示揭阳形象。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在揭阳的非遗文化上,也聚焦在这片古老而富有活力的土地上。爆火“出圈”的非遗项目,正成为一张张宣传揭阳历史文化的名片,让全国看到揭阳,让世界看到揭阳。


  深挖内涵  文旅融合释放非遗魅力


  依托英歌、青狮等曾“火遍全网”的优秀民俗文化项目,在中秋、国庆节到来之际,我市策划推出了“揭融湾区 阳耀古城”系列活动:9月28日晚,揭阳楼广场,古城音乐会华丽上演。传统与潮流结合、乡情与豪情迸发。天上一轮皎洁的明月,地上满眼璀璨的灯光,交织成深情浑厚的交响乐,在每个揭阳人心中回荡;29日上午,揭阳古城,英歌雄狮耀古城巡游活动让全城沸腾。4支英歌雄狮队舞过进贤门,来到学宫广场,再巡游到古城4条街区,古城涌动着活力之潮。英歌豪迈,雄狮腾跃,铿锵的鼓点、整齐的呐喊传递着揭阳积淀丰厚的文化内涵,也展现着揭阳人铭刻在骨子里自强不息的精气神。据了解,“揭融湾区 阳耀古城”系列活动吸引了中央、省及香港地区主流媒体的关注,线上围观直播的网友90多万人,线下现场观看的群众超过10万人。在“双节”假期,“我们的节日——中秋节”“榕水映月漫游古城”中秋游园等活动吸引大批市民及各地游客,现场人山人海,共有10多万人次参与围观体验。数据显示,今年中秋、国庆“双节”假期,揭阳文旅体市场全面“爆燃”,近90项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吸引了187多万游客参与体验,其中外地游客达到126万人次。


  揭阳是岭南水乡,江河交错,水网密布,素有“水上莲花”“龙舟之乡”的美誉。赛龙舟活动作为揭阳端午节最重要的“标配”之一,沿袭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悠久的赛龙舟历史,造就了揭阳独特的龙舟制造技艺。揭阳龙舟造型生动大气,龙首高昂,龙颈修长,龙尾高翘,龙身彩绘,威武俊秀,在潮汕地区首屈一指。揭阳赛龙舟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和浓厚的地方特色,于2009年10月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6月19日启动的揭阳市首届龙舟民俗文化周,让揭阳的龙舟文化再度刷屏出圈,相关视频引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注,雄浑磅礴的揭阳龙舟视频被转发,成为网络热点话题,再一次向外界展示了揭阳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奋发向上的城市精神。除了万众瞩目的龙舟、凤舟巡游活动之外,龙舟民俗文化周活动还以揭阳传统民俗文化为基础,融入新潮的文化体验形式,涵盖文创集市、龙舟摄影展、夏日游园会、游龙舞龙表演、铁枝木偶戏表演、旱地龙舟赛、龙舟主题纪录片放映、龙舟鼓表演、龙舟文化分享会,以及学绑粽、制香囊、龙舟DIY等端午习俗体验共10多项文体活动,让广大市民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魅力。


  今年来,为弘扬节俗文化,我市以非遗为主题举办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拉近非遗与现代生产、百姓生活的距离,充分释放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助推文旅融合深度发展。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传播方式,让更多人在行进式、沉浸式、互动式的体验当中,通过古风与现代的对话、民族与世界的交融,了解非遗、热爱非遗,并投身非遗实践,共同守护非遗。非遗产品、文旅手信、文创产品、特色食品、名优农副产品的展示,也进一步激发了文旅市场消费,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揭阳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我市积极推动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以文旅资源为切入点、文旅品牌为支撑点、项目建设为着力点,以非遗为主题的文化交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先后赴惠州市、东莞市和浙江省杭州市、湖北省武汉市以及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等地开展文旅招商引资和宣传推介活动,与当地商会、企业、旅游协会等实现了有效对接。以非遗为媒,揭阳正不断丰富“朋友圈”,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步伐更加坚定、更加自信。


  薪火相传 促进非遗文化传承焕生


  作为一种“活态文化”,非遗是直接依靠人、作用于人的活态传承。没有传承人,我们就失去了非遗。没有受众,这些遗产同样会湮没无用。为了让非遗薪火相传,我市积极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乡村等活动,使非遗深入千家万户,让人们在彩画、铁枝木偶、工夫茶艺、手拉壶等的展演体验活动中,在英歌、潮剧、剪纸、武术等培训活动中感受非遗的魅力和文化价值,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让非遗文化传承焕生。


  同时,在校园、社区、农村等地,也同样有着为非遗保护传承而忙碌的身影:英歌代表性传承人陈来发、张伯琪走进校园指导学生练习,潮剧代表性传承人林柔佳下乡开展“送教上门”,南枝拳代表性传承人黄列楷坚持在自家祠堂开设义务培训班,揭阳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黄凤珠将剪纸引入第三课堂……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常年举办免费培训,并在全市各地设立培训基地,“零门槛”免费向社会开放培训包括潮剧表演、潮州音乐、手拉壶制作等各类非遗课程,已然成为揭阳市的公众艺术普及品牌。今年揭阳人才周期间,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启动了“揭阳非遗传统技师‘师带徒’本土文化文艺人才培育专题活动”,常年开展潮剧、潮州音乐、剪纸、陶塑(手拉壶)、面塑、木雕、茶艺、风筝制作、司鼓打击乐等培训,邀请非遗传承人、资深从业者进行面对面、手把手传授技术技能,发挥传帮带作用,使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技能得到更好传承。


  近年来,我市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完善非遗传承和保护管理体系,出台了《揭阳古城保护条例》《揭阳市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揭阳市潮剧保护传承条例》《揭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地方法规,《揭阳市普宁英歌保护传承管理办法》列入揭阳市人民政府规章立法项目库 (2023-2027年)等,设立揭阳市文物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揭阳古城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等,不断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提档升级,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截至目前,我市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有国家级9项、省级65项、市级182项,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93人,其中国家级5人、省级58人、市级130人;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90个,其中省级8个、市级82个;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0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28个。多个项目数量名列全省前茅,初步形成了揭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体系和国、省、市、县四级保护体系。


  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去年以来,我市举办了首届揭阳市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揭阳十佳旅游手信”评选等活动,其中非遗元素尤为抢眼。通过各类比赛、评选活动,揭阳非遗的文化内涵和产业潜能得到更好挖掘,为非遗瑰宝在现代社会的保护发展集智聚能,让非遗文化薪火相传开启一种全新的方式。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