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ngcheng District People's Government of Jieyang City

榕城历史建筑独树一帜

彭妙艳

  榕城是有870多年历史的具有水城特色的古城。由于是城,所以决定了它的建筑类型的多种多样,有民居、公署、神庙、街道等等。

  榕城民居筑墙技术

  可追溯到战国时代

  榕城的民居,有着潮汕民居的基本特征,表现于平面布局,构建手法与装饰风格几个方面。平面布局呈“四合中庭”的模式,其典型布局就是土话所称的“四点金”。“四点金”空间结构的最大特点是以中庭为中心,上下左右四房相向,形成“十”字轴空间结构。过去常常听到有人把“四点金”与北方的“四合院”相提并论,其实“四点金”的“十”字轴空间正是它和四合院最明显的不同。

  俗称的“下山虎”、“爬狮”是“四点金”的简化形式。这种平面布局形式,从建筑学的角度表述,也就是“三合天井”型。榕城现存的这类建筑,属于“堂厢式”,是在“一明二暗”(一厅二房)的三间正房的前面两侧,配以附属的厢房,围合成一个三合天井型庭院。

  榕城历史建筑的构建手法,有两个特点十分突出。其一是以见灰三合土版筑墙壁,土话叫做“舂埤”。这是战国时代就已出现的建筑术,辗转传承到潮汕地区以后,因为采用了中原没有的以海洋所产贝壳煅烧的灰以加强凝固之后,坚固的程度甚至可过几百年都不风化,从而成为这一带乡土建筑的一大特色。

  榕城历史建筑如同广大潮汕地区的同类遗存,其特有的建筑装饰体系——木雕、嵌瓷、彩绘,是构成潮汕历史建筑的重要元素。虽然它的兴起时间不是很久,但以其工艺独特,因而很为潮汕建筑出名结力。

  建筑内外饰巧夺天工

  揭阳学宫是榕城在国内影响最大的历史建筑。这座坐东北向西南,三进三路的建筑,属于宫式建筑,采用了符合礼制的标准。

  自南向北,分别有照壁、棂星门和泮池泮挤,这是揭阳学宫整个建筑组群的导引、前奏部分。大成门到大成殿,是学宫的主体孔庙的核心区域,故放于组群中轴的中心。其后部的崇圣祠、藏经楼,则是孔庙的余音,宛如歌曲中的尾声。东路的忠孝祠、明伦堂和教谕署,西路的土地庙、文昌阁和节孝祠,则属配套结构。

  与揭阳学宫建筑规模壮大雄伟有所不同,北门关帝庙则集中体现于前庭,前檐木雕作品的巧夺天工。其表现题材丰富,集中以海产的鱼、虾、蟹为创作题材,这是国内建筑木雕所罕见,集中表现当时士农工商的日常生活,突破了传统渔樵耕读的表现,这也是重大创新。建于同治年间的平面建筑结构呈繁体“興”字的丁日昌故居,是榕城民居的代表作。它以简洁、明快的手法,却造就了整体风格的大雅,这与建筑主人丁日昌身份与品位十分吻合。

  然而,榕城历史建筑遗存的大宗,主要还是体现于名不见经传的大量的民居建筑上,在西马路,南门纺区以及马山滘周围,都有成片的分布。最显眼的,还是改变了榕城古城传统建筑面貌的近代建筑,即中山路、思贤路西段、西马路等近代改造而成的骑楼街,以及部分居住、商业用途的中西结合建筑。这些近代建筑,成为今后榕城展示“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城市风貌旅游的重要文化资源。

  榕城历史建筑呈现

  温文、含蓄的美

  儒家思想的直接影响,使榕城传统建筑呈现一种温文、含蓄的美,而且还常常隐藏于建筑物的细节和内部。

  单体木构建筑的美,多在于点、线、面、体的组合,局部与局部的组合获得的韵致。榕城也有具有体积感的单体古建,但它是“群”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离开了群,也就不再具有其存在于群中体现出来的建筑的整一美,如同国画中的线离开画面就绝无审美意义可言。大成殿在宽阔恢宏的广场前更显威仪,进贤门在葱郁的榕树荫中才尽显其生命的色彩。

  建筑组群是榕城历史建筑的艺术特点的核心。它们或在自由的格局中存在严整的片段,或在严整的全局中渗透自由的局部,组成榕城历史建筑丰富而多样的群体。

  还有一个明显的现象,榕城所有传统建筑的内部空间不如其外观明确,主要原因是上部梁架的复杂交错及室内外空间交流,有无相生,无往不复。室内外那些可以水平流动的空间没有明确的形体,也没有确定的体积。既存在又不肯定,既静止又是流动的,如同国画中的虚白,空灵俊秀,“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即其笔墨所未到,亦有灵气空中行”。也就是说,这些建筑的艺术匠心,即在意境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