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ngcheng District People's Government of Jieyang City

榕江北河塘埔段发现一块康熙年间石碑



  位于榕江北河渔湖水葫芦束腰处的塘埔古渡,是古时连接揭阳县城通达潮州官路的要道渡口,也是潮汕地区重要的官渡。近日,一块康熙三十二年石碑(距今有330年)在北河塘埔段河堤被发现。文物专家表示,该碑刻内容为塘埔官渡鸾坡凤坡两亭重修碑文,是目前潮汕地区对塘埔官渡最早记载。


  石碑被发现的位置为距离塘埔官渡数十米处的河堤。记者在现场看到,该石碑长约200厘米、宽约68厘米,石碑上的字体较为清晰,中间刻着:“揭陽縣新創鳳鸞弍凉亭碑記”(揭阳县新创凤鸾二凉亭碑记),石碑所立时间为“康熙叁拾贰年”。


  该石碑何时在此?有村民表示已有四五年了,是清理河道时发现后搬至河堤的。而向记者反映此块石碑情况的,是今年刚从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毕业的李恒恩。李恒恩告诉记者,由于对金石碑记比较感兴趣,他找到这块碑后马上作了记录并释文。“这块碑距今有330年历史,讲的是当时揭阳县令蔡端在塘埔官渡两岸设立两座凉亭的原因、过程,以及捐款建亭的人物等信息。”在现场,李恒恩一边指着石碑上的文字一边对记者说。


  根据李恒恩反映的情况,记者马上联系了榕城区文化旅游体育局。随后,榕城区博物馆负责人李永富及文物专家孙杜平赶到现场了解情况(见上图。杨小琪 摄)。经专家现场初步了解后认为,该碑刻内容为塘埔官渡鸾坡凤坡两亭重修碑文,是目前潮汕地区对塘埔官渡的最早记载。


  随后,记者就此采访了我市知名学者、市博物馆原馆长孙淑彦。根据碑文拓印内容,孙淑彦认同“石碑内容为目前潮汕地区对塘埔官渡的最早记载”这一说法。据其介绍,清雍正《揭阳县志》记载,“旧有鸾坡凤坡二亭,康熙三十三年知县蔡端重修”。此次石碑的发现,将校正《揭阳县志》中关于鸾坡凤坡两亭重建时间,具有一定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记者采访时还获悉,接下来榕城区有关部门计划将石碑移置于塘埔官渡旧址处。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