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ngcheng District People's Government of Jieyang City

榕城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助推揭阳古城蝶变

  随着一项项精心规划的改造工程如火如荼展开,揭阳古城焕发出全新的活力与生机。图为南浦渔歌景观。林碧鸿 郑佐晖 摄



  在“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中,揭阳古城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焕新蜕变。一项项精心规划、匠心实施的改造工程如火如荼地展开,让这座古城在延续历史根脉的同时,焕发出全新的活力与生机:骑楼老街秉承“修旧如旧”,重现民国风韵;望江北路南河北岸堤围焕新为滨江景观长廊;西湖公园旁旧厂区化作绿意休闲空间……“公园在家门前,古城在公园里”,这一美好的愿景正加速照进现实。如今,揭阳古城正以崭新的姿态,静候八方来客,共赴一场历史与美好的邂逅。


  修旧如旧,再现历史风华


  漫步在修缮一新的打铜街上,青石板路蜿蜒向前,错落有致的骑楼廊柱静静伫立,似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古朴典雅的老商号匾额映入眼帘,恍然间,那百年前繁华市井的热闹景象仿佛重现眼前,引得众多市民游客慕名而来,沉醉于这“民国式”的独特风韵之中。作为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铜街的蜕变正是揭阳古城保育活化工程的一个生动缩影。


  中山路,全长660米,自今年4月份起启动全面加固修缮与外立面提升工程。项目团队坚持“修旧如旧”原则,依托中山大学历史人文地理信息的详实调查,聘请清华大学设计团队华清安地,对310栋建筑逐栋量身设计,采用潮汕传统工艺精细施工。揭阳市古城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修缮工作坚持‘修旧如旧’原则,最大限度保留历史风貌。”从店招字体到廊柱纹样,均一一对照老照片复原,其中一栋二层骑楼的修缮就需11个班组接力作业一个月,匠心可见一斑。值得一提的是,参建央企和专业古建修缮团队科学设计、合理调度、追赶工期,不仅最大限度保留历史风貌,更注入了现代文旅活力,让中山路古韵与时尚交融,吸引游客纷纷打卡,焕发出新生气息。


  而思贤路历史文化街区,同样焕发着新的生机。全长350米、85栋建筑于去年完成修缮,当下正加快业态植入以及氛围营造进度,全力打造极具特色的“文创商业街”。预计国庆节前,已招商的55家店铺将全面开业。其中,工农照相馆将引入光动潮影项目,打造影视短剧拍摄创作基地;“梨好·地都”主打展销地都梨脯、青屿蟹、冬菜等特色农产品,而汇潮客特产商行也将积极推广惠来绿豆饼、埔田竹笋、坪上炒茶等众多揭阳特产。不仅如此,魏启峰批局旧址将重新进行展示,展现潮汕侨批文化……届时,思贤路有望成为古城文化复兴的又一亮点。此外,揭阳古城正积极引入混知书店、人民咖啡馆等一众知名品牌,持续为古城增添新活力。


  水文化修复工程亦是古城焕新浓墨重彩的一笔。玉滘溪两侧261幢建筑物的修缮加固和立面整治已取得显著进展。目前,玉滘溪西岸元鼎路、打铜街、绍兴路沿街130幢房子修缮已完成。


  古城各处经修缮后,老建筑里承载起新故事,旧街巷中孕育出新温度,有力推动城市风貌再造,让古城在新时代的画卷中守住根脉、绽放新姿。


  滨水焕新,绘就江畔新景


  依托得天独厚的榕江南河江岸资源,望江北路西湖段正经历一场由内而外的美丽蜕变。作为环古城风貌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从昔日厂房杂陈、环境杂乱的旧街区,到如今焕然一新的城市风貌,不仅见证着揭阳古城更新与保护的坚实步履,更见证了党建引领下干群同心、日夜攻坚所创造的榕城奇迹。


  在西湖公园东面的滨江片区,曾经分布着低效利用的木材厂、糖果厂等老旧建筑,环境脏乱、空间混杂,给环古城风貌带建设带来了诸多阻碍。今年5月,新风社区迅速行动、迎难而上,仅用两个月就完成了一期120亩、4.7万平方米的征拆任务,跑出了令人瞩目的“榕城速度”,为后续建设夯实了基础。


  基层干部在这其中发挥关键力量。新风社区党委书记沈洁如以身作则,带领团队将办公室“搬”到居民家门口,耐心解读政策,设身处地解决实际困难,将拆迁对片区发展的好处以及对古城建设的重要意义一一阐明。在征拆期间,她心系群众,帮助七旬孤寡老人寻租安顿,为企业主协调厂房水电,于一点一滴中汇聚起群众的信任。正是这份真诚,换来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在片区中办厂、生活了40年的王培雄夫妇,毅然带头签约搬迁,甚至为施工队免费提供水电、送去茶点。干群之间的良性互动,为项目推进注入了最温暖的底色。


  与此同时,全长4.5公里的环古城风貌带建设也取得新突破。其中,首期南环城段1.5公里基本完工。通过人行道内移、拓宽绿化、增设口袋公园、实施“三清三拆三整治”,同步推进外立面提升与“三线”落地,原本高差明显、界面杂乱的古城外围,正逐渐呈现出“公园在家门前,古城在公园里”的新面貌。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中交四航局等央企队伍日夜奋战、追赶工期,相关街道党员干部10多天完成49宗、约2500平方米拆迁,全力保障工程无障碍施工。至目前,古城片区已累计拆除违建1900宗、2.6万平方米。


  更令人期待的是,片区将引入潮侨坊等项目,由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团队担纲设计,打造融合潮侨文化、会议展销与休闲商业的综合地标。目前潮侨坊已基本完成规划,预计12月动工建设。


  干群联手、匠心打磨,一座兼具历史韵味与现代活力的古城新卷正徐徐铺展。未来,望江北路西湖段将成为一张亮丽名片,吸引八方来客领略这座古城的滨水风情。


  空间再造,打造城市绿廊


  夕阳之下,榕江南河波光潋滟,全新贯通的滨江步道上渐渐热闹起来。市民三三两两漫步其间,有人凭栏远眺江景,有人骑行穿梭其中,孩童嬉笑奔跑,留下一串串欢快的笑声……曾经,这里是机器轰鸣的厂区,如今已变身成为绿树成荫、步道蜿蜒的城市公共空间,成为人们休闲漫步的好去处。


  这条宽6米的步道,巧妙划分出步行与骑行双通道,沿江蜿蜒,绿树掩映,不仅打通了滨江区域的断点,更将沿线景观串珠成链,形成一条集休闲、健身、观光功能于一体的滨江绿廊。


  滨江步道东起渔湖长美村,西至造船厂,总规划长度达12公里。目前,从西湖公园至南浦渔歌段的620米先行段已基本建成,将造船厂、西湖公园、木材厂片区与南浦渔歌4个片区有机串联,展现出独特的景观魅力与休闲价值。


  滨江步道的迅速推进,得益于此前西湖木材厂片区的高效征拆和区域整合,腾出宝贵空间,也为风貌带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步道规划建设作为风貌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并非仅仅着眼于交通功能的提升,而是一项系统且富有匠心的工程。通过人行道内移,精心打造宽度约5米的绿化带,并充分利用条件允许的区域建设多处口袋公园,巧妙化解道路与古城高差,实现人、城、水、绿的和谐共融,营造出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


  未来,滨江步道将继续向东延伸至长美村,与南河北岸的滨江绿廊、北河南岸的临江南绿廊衔接,最终形成总长约32公里的揭阳古城“水上葫芦”地带环城绿带体系。这意味着,“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正在一步步从理想走向现实,市民休闲生活品质和城市文明内涵将实现双重提升。


  滨江步道的建设,不仅美化了一方水土、方便了一城百姓,也温暖了千家万户的日常。榕城区正以这条步道为笔,凭借精雕细琢的匠心与只争朝夕的速度,书写城市更新中人文与生态并重的生动实践,使“城在园中,园在城里”的美好愿景变得可触可感,每一步皆成风景。


  在揭阳古城,每一处修缮、每一段改造、每一片新空间,都是匠心勾勒的笔触,尊重历史的肌理,亦注入当代的呼吸。从古朴街巷到活力江畔,从传统承续到创新表达,这座千年古城,正以一种从容而坚定的姿态,在守护与焕活中持续生长。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