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ngcheng District People's Government of Jieyang City

揭阳市榕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揭阳市榕城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揭榕府〔2023〕2号

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揭阳市榕城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已经区政府七届2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区应急管理局反映。



揭阳市榕城区人民政府     

2023年1月16日        

揭阳市榕城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

2023年1月


目  录

第一章 现状与形势6

一、改革进展6

二、问题挑战9

三、发展机遇12

第二章 总体要求14

一、指导思想14

二、基本原则14

三、发展目标15

四、实施策略19

第三章 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20

一、构建统分结合的应急组织体系20

二、构建健全高效的制度预案体系21

三、锻造专常兼备的救援力量体系22

四、建立集中统一的物资保障体系23

五、构建应对有力的应急处置体系24

六、构建精准严密的安全监管体系25

七、构建科学高效的灾害防治体系29

八、健全示范引领的安全文化体系31

第四章 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33

一、提升风险防范能力33

二、提升监测预警能力34

三、提升快速响应能力35

四、提升水上搜救能力36

五、提升灾害救助能力36

六、提升社会协同能力37

七、提升科技支撑能力38

八、提升队伍保障能力39

九、提升监管执法能力40

十、提升基层基础能力41

第五章 重大工程44

一、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工程44

二、安全生产科技支撑能力提升工程45

三、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工程46

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程46

五、应急救援队伍能力提升工程46

六、应急物资储备建设工程48

七、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工程48

第六章 保障措施49

一、加强组织领导49

二、加大资金保障49

三、注重协调衔接49

四、实施监督评估50

附件1:工程项目表51

附件2:名词解释53

  为深化“十四五”时期全区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全面提高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能力,依据《“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国家安全生产“十四五”规划》《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21-2025年)》《广东省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揭阳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揭阳市榕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制定本规划,实施期至2025年。

  第一章 现状与形势

  一、改革进展

  “十三五”期间,全区应急管理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重要指示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应急管理局的有力指导下,坚持政治站位立于高,应急指挥善于统,应急响应敏于快,安全风险精于防,应急工作行于实,积极推进应急管理理念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为新时代榕城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应急管理机构改革深入推进,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全面改制完成,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全部设立。全区以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为抓手,推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逐步强化政府、部门安全监管责任,持续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和考核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委员会会“双主任”制度,区、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同时担任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的“双主任”制实现全覆盖。灾害事故全灾种统筹应对、全链条有效覆盖、全过程综合管理基本实现。

  (二)应急法规预案建设逐步完善。应急预案管理全面强化,《揭阳市榕城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揭阳市榕城区防汛防旱防风防冻应急预案》《揭阳市榕城区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揭阳市榕城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揭阳市榕城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各级各类预案制修订工作有序推进,“五立足、五结合”等应急演练模式不断创新。

  (三)安全风险防范化解成效明显。全面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法,全面推行安全生产“一线三排”工作机制,高站位、高要求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安全生产领域八大专项整治,全面实施化工行业特殊作业“四令三制”、动火作业“三个一律”、有限空间作业“七个不准”、渔船“六个100%”、房屋市政危大工程“六不施工”等实招硬招。全区10家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的安全监测监控数据及视频监控,全部接入广东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与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的标准统一、数据统一,互联互通。

  (四)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分行业分领域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突出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安全生产基础进一步夯实,确保了“十三五”期间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五)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持续深化。大力宣传“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的观念,推动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公益宣传,充分运用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微博和移动客户端等多种形式深化安全生产宣传。加强“安全生产月”“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安康杯”等安全生产活动品牌建设。加强对镇(街道)、社区安全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安全监管人员专业水平。

  (六)应急救援能力持续提升。紧紧围绕应急管理目标,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应急演练,切实提高了全区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加强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应急力量等应急力量建设,逐步建立各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十三五”期间,我区组建各级地方专职消防、森林防火、消防、燃气、危险化学品、环境保护、水上搜救、电力抢修、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35支共1061人。全区组建具备应急救援救助能力的社会应急救援队伍3支,共有队员242人。推动民兵应急力量纳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并建立了军地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联动机制。

  (七)应急保障能力明显改善。全区累计已建立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社区)应急避难场所150个。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推动实施应急装备实物储备、社会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相结合的储备模式。

  (八)安全科技技术能力显著提升。大力推进新技术应用,推进区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平台将集合危化品、气象、治安、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多个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实现安全风险精确监测,实现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在气象服务领域全覆盖,以及卫星、雷达、自动化探测等技术在气象、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领域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完善全覆盖的自然灾害群防网络体系,提升科技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水平。

  “十三五”期间,全区安全生产和综合防灾减灾形势稳定好转,2020年全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同比2015年下降50%,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成功应对超强台风“天鸽”“山竹”等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统筹推进新冠疫情防控和安全风险防范工作。截至2020年底,应急管理领域“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均控制在规划范围内,安全生产保持良好态势。

  二、问题挑战

  “十四五”时期,榕城区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提升期,安全生产形势仍处于脆弱期、爬坡期、过坎期,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各类灾害事故风险叠加耦合带来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应急管理工作仍面临严峻挑战。

  (一)事故灾难防控形势严峻。我区经济体量大,大部分为小微工贸企业和家庭作坊,安全风险隐患底数也较大,全区市场主体达9.5余万户,数量仍在持续增长。“十三五”期间,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但事故起数、负伤人数基数较大,事故风险防控压力仍然巨大。“十四五”期间,随着区域调整,市区建设步伐加快,相关领域的安全风险相应增大,给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二)自然灾害防控任务艰巨。我区地处南亚热带,受全球气候影响较大,台风、暴雨、洪涝、强对流、高温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风暴潮、堤岸侵蚀、赤潮等海洋水患趋向多发,低温霜冻、干旱等局地性灾害时有发生;部分山坡陡峭、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同时受地下工程活动影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较大;洪涝灾害、山洪灾害、森林火灾等发生的可能性大。截至2020年底,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6个,威胁人口326人。我区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三)城市安全运行面临较大压力。快速城镇化建设导致城市风险和脆弱性增加。城市生命线、房屋设施、物流运输、地下空间、高层建筑、人员密集场所等领域安全风险逐步显现。全区2020年末常住人口93.19万人,预计“十四五”期间常住人口将呈上升的态势,人口分布和产业活动愈加集中,城市承载能力面临严峻挑战;机动车、驾驶人、物流运输仍将处于快速增长期,交通事故预防工作压力加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使用年限增长,安全隐患逐渐产生。

  (四)防范化解风险还需攻坚克难。一是政府热、企业冷问题依然突出。一些企业对政府部门动员部署的专项行动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对政府相关工作部署“层层递减”“变相打折”,存在工作措施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差、应急准备不充分等问题。二是部分企业缺责任、失管理问题依然突出。一些企业安全发展理念不牢固,“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没有彻底转变,安全管理形同虚设。三是监管不严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基层政府和部门对上级部署治理行动或“置之不理”,或“抓不住要害”,或“理解不到位”。

  (五)应急管理体系尚需完善。各级政府应急管理事权划分尚未明晰,一些交叉领域、非许可事项的安全监管职责还不够明确,自然灾害各涉灾部门之间“防”“抗”“救”的职责分工有待进一步优化和理顺。应急救援力量不足,各方协同联动机制有待健全。应急物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物资储备效能不高。防灾科普宣传覆盖面不足,安全教育培训效果不明显,社会公众风险防范观念和自救互救能力薄弱等问题仍比较突出。

  (六)应急管理能力依然薄弱。重大安全风险防范手段单一,“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的问题依然存在。风险防控、监测预警、等关键环节数字化、智能化应用较薄弱。快速响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科技手段应用还不够深入,专业人才配备、技术装备等不到位。应急管理监管执法专业人员配备不足。基层应急管理能力较为薄弱,经费保障机制还不完善,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社会协同机制尚不适应救援救助需求,社会力量参与渠道不够畅通。

  三、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的第一个五年,榕城区进入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战略机遇期。

  (一)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指明了坚定方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问题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回答了事关应急管理工作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为推进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榕城的城市发展定位为应急管理改革创新提供了有利契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活力古城、产业强区”的发展目标,为我区城市安全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创新动力。随着城市安全发展工作推进实施,将有利于健全城乡风险防控体系,有利于提升城市安全监管效能,有利于完善防灾减灾救灾基础设施,推动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人民群众的安全需求为应急管理工作提升提供了内在动力。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安全感的需求更加强烈,经济社会安全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意愿不断强烈,为新时代应急管理共建共治共享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科技信息的发展为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科技信息化技术在应急管理领域的深度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技术、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科技强安”战略的实施,为推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联勤联动和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持。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以全面从严治党统领和促进全面从严治安,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主线,以深化应急管理改革发展为动力,以强化预防和应急准备为抓手,坚持全国全省全市全区应急响应一盘棋,建立健全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应急资源整合,实施精准治理、依法管理和社会共治,加大科技支撑,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减轻灾害风险,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力有序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步。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统分结合。全面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转化为坚强保障。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形成整体合力。

  (二)坚持生命至上、安全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全作为应急管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红线意识,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增强忧患意识,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尽最大努力防范灾害事故。

  (三)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推进部门协同、行业协同、区域协同、军地协同,统筹协调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四)坚持预防为主、精准治理。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从源头防范化解风险,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前,成灾之前。实施精准治理,推动精准预警发布,精准抢险救援,精准恢复重建,精准监管执法。全面推进应急管理由应急处置为重点向事前、事发、事中和事后全过程风险管理转变。

  (五)坚持法治保障、科技支撑。健全依法履职依法治理机制。积极探索新时代新路径新方法,创新应急管理机制,推动应急管理改革事业发展。推进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以科技信息化推动应急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推进应急处置技术研究应用,提高应急救援科学化水平。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全面推动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创新发展,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到2025年,建成与城市综合风险相匹配、与新时期应急管理形势和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应急管理体系,风险管控全面落实,指挥处置更加科学,核心救援能力、基层应急能力全面提升,综合保障能力更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重大安全风险有效防范,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应急处置效能全面提升,安全保障更加有力,构建平安榕城新格局。

  到2035年,建立与我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目标相适应的应急体系和应急能力,率先实现依法应急、科学应急、智慧应急。安全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全面提高、自然灾害防御水平全面提升、灾害事故应急能力全面增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

  (二)分项目标

  ——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应急管理领导体制、指挥体制、协同机制进一步健全,机构设置、职能配置更趋合理,基础设施、装备条件全面改善,工作效能、履职能力全面提升。区应急管理机构工作条件达标率达到100%,应急管理干部专业培训率达到100%。

  ——安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更加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全面压实,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水平、城市安全发展水平显著提升,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持续健全,安全风险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总量持续下降,一般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到2025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实现比2020年下降15%。

  ——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高质量完成,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全面摸清。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短临精准预警能力大幅提升,城乡灾害防御能力显著增强,台风、暴雨、洪水、地震、森林火灾等风险监测预警能力达到先进水平。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控制在1%以内,年均每百万人口因自然灾害死亡率控制在1%以内,年均每十万人受灾人次控制在15000以内。

  ——灾害事故应急能力显著增强。配置科学、体系完备、指挥顺畅、技能精湛的救援力量体系全面建成,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和救援基地基本建成,森林防灭火、危险化学品、防汛抢险、抗震救灾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应急物资储备网络全面建成,应急物流时效大幅提升,专职消防人员占全区总人口比例达到0.12‰,灾害事故救援现场应急通信保障率达到100%。

  ——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应急管理法规和预案体系更加完善,应急管理部门准军事化管理和职业保障机制基本健全,科技信息化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取得新突破,社会协同应对灾害事故能力显著提高。应急管理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100%,区级综合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率达到100%,群众应急救护培训达标普及率达到2%。

  (三)分类指标。

  规划分类指标见专栏1。

专栏1 揭阳市榕城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分类指标详表

序号

类别

指标

指标值(2025年)

指标属性

1

安全生产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下降15%

约束性

2

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

下降4%

预期性

3

十万人口火灾死亡率

<0.15

预期性

4

防灾减灾

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

<1%

预期性

5

年均每百万人口因自然灾害死亡率

<1%

预期性

6

年均每十万人受灾人次

<15000

预期性

7

主要河流控制断面洪水预警发布率

100%

预期性

8

暴雨预警准确率

≥75%

预期性

9

突发灾害性天气有效预警提前量

≥50min

预期性

10

台风24小时路径预报偏差

≤65km

预期性

11

重点区域林火瞭望监测覆盖率

≥90%

预期性

12

森林火灾受害率

≤1‰

预期性

13

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初步救助时间

<8小时

预期性

14

应急救援

灾害事故信息发布公众覆盖率

≥95%

预期性

15

灾害事故救援现场应急通信保障率

100%

预期性

16

专职消防人员占总人口比例

≥0.12‰

预期性

17

森林消防应急队伍达标率

≥90%

预期性

18

内河应急处置现场到达时间

<1小时

预期性

19

24小时森林火灾扑灭率

≥95%

预期性

20

综合

基层应急管理机构工作条件达标率

100%

预期性

21

应急管理干部专业培训率

100%

预期性

22

应急管理执法信息系统使用率

100%

预期性

四、实施策略

(一)科学应备。坚持底线思维,源头预防,关口前移,常备不懈,全面做好思想准备、工作准备、法治准备、科技准备、力量准备、物资准备、动员准备。

(二)时时应变。时刻保持应急状态,提升见微知著能力。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做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对安全风险早发现、早研判、早处理、早预防,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三)统一应战。强化以应急管理“统”的权威推动“战”的高效,做到应急响应统一发布、灾害事故统一调度、应急处置统一指挥、救援力量统一行动、应对措施统筹落实。

(四)精准应灾。推动救灾工作精准化,精准安置保障,精准调拨款物,精准掌握灾情,精准恢复重建,精准配置保险,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五)及时应验。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及时总结与各类灾害事故斗争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应验、固化、提升,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把短时治理效能转化为长期治理机制。

第三章 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一、构建统分结合的应急组织体系

(一)健全领导指挥体制。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体制,建立完善以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为“双主任”的应急委员会。制订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工作规则和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职责。优化完善减灾、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议事协调机构和防汛防旱防风、森林防灭火、抗震救灾等专项指挥机构,健全完善各类机构办公室工作职责。完善功能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实现应急管理职责全覆盖。

(二)完善工作机制。根据“全灾种、大应急、全链条”的要求,强化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自然灾害综合防范、应急救援综合协调的统筹作用,进一步增强应急管理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完善应急预警、隐患排查治理、应急响应、应急指挥处置、应急协同救援、应急值守、应急保障等工作机制,做到统一高效指挥、部门协调联动、处置有力有序。

(三)落实应急管理权责清单。建立议事协调机构和专项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应急管理职责清单,实行清单动态调整制度。建立风险提示单、整改报告单等督导落实制度,落实各行业领域部门防治责任。科学划分应急管理领域事权,明晰各层级应急管理职责。

(四)强化考核巡查机制。构建科学严谨的应急管理考核体系,严格组织实施应急管理责任制考核,增强考核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健全完善考核通报、约谈、提醒、警示、曝光机制。加大应急管理工作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度,发挥考核的正面导向“指挥棒”作用。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巡查督导机制,严格落实事故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

二、构建健全高效的制度预案体系

(一)健全完善地方规章制度。按照依法管理、急用先行的原则,结合实际,推动制修订涉危险化学品安全等一批规范性文件,健全完善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和制度,强化依法行政。健全应急管理普法机制,实施“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发挥法治基础保障作用。

(二)完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加强应急预案规范管理,推进预案管理规范化。建立应急预案定期评估机制,实现应急预案的动态优化。推动应急预案数字化管理,建设运用应急预案信息平台,实现预案文本电子化、预案信息可视化。加强应急预案有效衔接,加强对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统筹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推动涉及公共安全的应急预案编制简明操作手册和应急指南,按规定向社会公众公布。推进企业应急预案简明化、图表化,推广使用应急处置卡,提升预案实用性、可操作性。

(三)健全应急预案演练常态化机制。加强应急演练工作指导,持续深化“五立足、五结合”演练模式,积极推动跨地区、多部门、多险种的实战演练。创新演练方式,开展多场景、多措施、低成本演练,探索运用高科技手段开展虚拟现实的数字化演练。鼓励开展常态化应急疏散演练,组织公众积极参与。督促重点企业加强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的演练,提高从业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锻造专常兼备的救援力量体系

(一)建强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优化消防救援力量布局和队伍编成,按有关规定和标准配齐配全消防站点和消防员,消除镇(街道)和功能区“空白点”。按照“最高、最好、最优”要求,开展消防救援装备达标创建行动,配齐配强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石油化工、地震、水域、山岳(高空)等救援装备。强化消防救援实战实训,建设区级消防救援训练基地。

(二)建优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按照统一形象标识、统一着装要求、统一训练大纲、统一战斗力标准的要求,锻造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重点建设森林防灭火、危险化学品、防汛抢险、抗震救灾、电力、交通、燃气、通信、海上(水上)救援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推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领域建成本地区、本行业领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所需的应急救援队伍。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力量配置、装备配备、技能培训和实战化演练等,推进应急救援队伍的标准化建设。

(三)建立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按照专业化组建、集中管理、综合使用的原则,整合基层民兵、治安员、消防安全员、护林员、医务人员、志愿者等现有工作力量,组建“一队多能”的基层综合应急救援服务队伍。负责传递预警信息、开展自救互救、转移安置人员,协助做好防灾救灾等工作。

(四)发展社会应急力量。充分发挥社会应急力量贴近基层、分布广泛、反应迅速、服务多样的优势,培育扶持一批社会应急力量。依照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加强社会应急力量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对社会应急力量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应急调用、培训选拔、激励评价等机制,支持引导社会救援力量健康有序发展。

(五)推进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建设。配合市健全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库建设,充分发挥应急管理专家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撑作用。

(六)强化救援队伍共同训练和演练。推动综合消防救援力量、专业救援队伍、社会应急力量等多方共同参与的共训共练工作机制。积极开展与相关行业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联勤联训活动,搭建协作服务平台。定期开展训练和演练,强化应急救援联合作战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统一调度、快速集结、密切协作、优势互补的战时协同合作机制。

四、建立集中统一的物资保障体系

(一)健全应急物资保障管理机制。实行应急物资保障分类分级负责制,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应急物资保障联席会议制度。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建成上下联动、协同配合、调度高效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立跨部门应急物资保障联动机制和平战结合的物资采购机制,实现物资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建立应急物资征用补偿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二)完善应急物资统筹储备体系。建立以市级应急物资储备为核心,以区级应急物资储备为支撑,以市场储备、能力储备为基础,以社会捐助、捐赠和家庭储备为补充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立健全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实物储备与产能储备相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模式。编制全区应急物资保障计划,科学确定储备品种、规模、结构,对储备计划目录实行动态管理。

五、构建应对有力的应急处置体系

(一)健全应急指挥机制。建立应对一般灾害事故的统筹协调和综合保障机制,规范现场指挥部的开设和运作。建立分级指挥和专业指挥相结合的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指挥模式。实施应急管理专业指挥员队伍建设工程,提升灾害事故现场处置指挥能力,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指挥体系。

(二)完善事故灾害应急处置机制。健全一般以上自然灾害、生产安全等突发事件“四个一”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全灾种应急处置工作流程。推动现场处置指挥高效有序。健全防灾减灾抗灾救灾体制,提高抵御气象、洪涝、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综合防范能力,完善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和会商应对机制;健全构建“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协同处置”的突发事件应急联合处置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区域协同、军地协同。

(三)完善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完善现代化的榕城区应急指挥中心。对标市的建设框架,依托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以“强基础、重服务、精应用、促协同”为抓手,实现远程监控、风险评估、灾情分析、快速反应等功能。健全监测预警网络,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防灾减灾和风险管控能力。

(四)完善应急通信网络。推进建设稳定可靠的指挥信息网、天地联动的卫星通信网、高效灵活的宽窄带无线自组通信网,形成“全面融合、空天地一体、全程贯通、韧性抗毁、随遇接入、按需服务”的应急通信网络。推进卫星、短波、现场自组网等非常规通信能力建设,建设应急通信融合系统,满足突发事件通信和指挥调度需求,强化应急指挥调度能力,提升各级指挥中心与救援现场指挥调度、远程协调水平。推进通信指挥保障车、卫星电话、单兵图传、无人机、宽窄带集群等应急通信设备的广泛应用。健全城乡社区信息速报和区级应急通信保障网,强化偏远地区应急通信网络建设。强化各级通信保障队伍建设,提升基层末端通信保障能力。

六、构建精准严密的安全监管体系

(一)强化企业全员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按照安全生产“一线三排”工作机制要求,督促指导企业完善全过程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体系,构建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体系,完善安全生产激励约束体系等。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责任。加强企业重大危险源管控和应急管理,实施重大安全风险联防联控。针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及风险差异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加大企业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和监察执法工作力度,实施跟踪执法、跟踪监管、跟踪督办;加大对事故企业及其负责人的责任追究力度,实行企业负责人事故任职资格终身否决制。以实现企业本质安全为目标,严格落实企业全员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持安全生产“三个必须”,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与政府监管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推行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企业安全承诺制。

(二)健全企业安全发展内生机制。督促企业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渗透到员工意识行为中,营造珍惜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推动高危行业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探索设立安全总监,提升安全管理能力。加强先进适用的企业安全设施设备建设,推进企业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推动企业建立完善全过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形成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内生机制,全方位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三)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全面推进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化工行业特殊作业“四令三制”工作制度。配合市加快实施《揭阳市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严控危险化学品产业布局调整。按照《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要求,重点整治化工企业、危险化学品单位等可能存在的违规超量堆存危险化学品、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在爆炸危险区域未按国家标准使用防爆电气设备等重大隐患。严格安全准入,严格落实《揭阳市危险化学品禁止、限制和控制目录》。全面提高危险化学品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紧急切断装置、自动化控制系统装备和使用率必须达到100%,完成城镇人口密集区中小型企业和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大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程。

(四)实施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立足于防范化解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依法建立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强制退出机制,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加强消防、道路运输、交通运输(民航、铁路、邮政)、城乡建设、危险废物、城镇燃气等行业领域安全监管。

专栏2 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

1.消防:开展打通“生命通道”工程,建立消防通道联合执法管理机制,落实降低火灾风险“四加一”措施。制定实施高层建筑、村居民生产经营租用自建房、大型商业综合体、轨道交通、石油化工等重点场所安全能力提升方案,聚焦村级工业园、小微工业企业、新材料新业态、电动自行车、集贸市场、乡村地区、城中村、重点行业等区域场所领域突出火灾风险,升级改造消防设施,分阶段集中开展排查整治。推动教育、民政、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宗教等消防重点行业部门建立完善行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落实行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积极推广应用消防安全物联网监测、消防大数据分析研判等信息技术,推行城市消防大数据管理,推动建设基层消防网格信息化管理平台、火灾监测预警预报平台。

2.道路运输:进一步夯实道路运输安全基础,完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加强道路运输安全重大问题的会商研判,健全联防联控常态化机制。强化交通运输领域安全生产源头管控,依法加强对“两客一危一场”的安全监管,鼓励“两客一危”车辆安装使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加大执法力度,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拳打击超限超载、非法改装、黑油站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加强重点路段、重大隐患改造整治,制定完善整治提升计划。推动建立公安、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卫生健康等多部门参加的道路运输事故快速发现、及时救援、有效救治、妥善救助联动工作机制,提高道路运输事故应急处置效率,防止或降低“二次事故”风险。

3.交通运输。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防范化解危险品运输等重点风险。完善寄递渠道安全联合监管机制,依职督促邮政企业做好风险点和危险源排查管控工作,规范寄递协议服务安全管理,重点加强邮件快件处理场所、营业网点火灾、车辆安全、作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

4.水上交通和渔业船舶。加强“四类重点船舶”和重点水域安全监管,开展船舶港(渡)口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防控,严厉打击渡船超航线、超乘客定额、超核定载重线、超核定抗风等级冒险航行,加强商渔船碰撞事故防范,强化港(渡)口安全管理,加快推进巡航救助一体化船艇和海事监管、航海保障装备设施、船舶应急设备库建设,开展航运枢纽大坝除险加固专项行动。强化“拖网、刺网、潜捕”三类隐患特别突出渔船和港(渡)口水域安全监管,开展以渔船脱检脱管、船舶不适航、船员不适任和“脱编作业”为重点的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渔船超员超载、超风级超航区冒险航行作业行为,全面提升依港管船管人管安全的能力和水平。

5.城市建设: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全面开展城市危险房屋使用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重点排查改建改用人员聚集场所的安全隐患,依法查处违法建设、非法违法改建改用行为,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落实闭环整治措施。根据城市建设安全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强化落实建筑物所有权人和参建单位的主体责任,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开展摸底调查,加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推动各地开展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信息及监测预警管理平台建设。指导各地加强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安全和应急管理,推动市政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安全管理。狠抓施工现场重大风险防控,开展起重机械、高支模、深基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等专项治理,依法打击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稳步提升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治理能力。

6.危险废物:建立形成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运输、利用、处置等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全面开展危险废物排查。对属性不明的危险废物进行鉴别鉴定,健全完善危险废物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体系、制度标准、工作机制。建立部门联动、区域协作、重大案件会商督办制度。严厉打击故意隐瞒、偷排偷放或违法违规处置危险废物违法犯罪行为,并依法依规纳入信用管理、实施联合惩戒,切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大力度督促危险废物产生单位严格落实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组织各地对申报登记数据进行校核。推进固体废物环境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效率,强化对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

7.工商贸:严格落实工商贸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广东省工矿商贸行业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清单》要求。推动冶金、有色、机械、建材、轻工、纺织、烟草、商贸行业等规模以上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部安装使用“广东应急一键通”移动客户端。配合完成市工矿商贸行业基础信息和隐患排查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督促企业及时登陆填报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向企业职代会报告,实现“双报告”。加强工矿商贸等相关企业及医院、学校、科研机构等单位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管理。

8.城镇燃气:完善燃气管理的法规制度体系,推进制定《揭阳市榕城区燃气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优化部门监管力量配置,加强部门协商沟通,形成整治合力。落实城燃企业主体责任与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天然气管网场站设施安全治理,推进老旧燃气管网更新改造,强化瓶装液化石油气行业安全整治。加大安全检查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燃气安全生产领域的违规违法行为,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加大燃气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城乡居民的安全用气意识。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强化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加强应急救援演练,提升燃气安全防控能力。

七、构建科学高效的灾害防治体系

(一)推进自然灾害防治机制创新。健全自然灾害“一体三预”工作机制。健全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协同机制,完善应急管理、自然资源、交通运输、水利、气象、林业等部门的灾害信息互联互通机制,构建统一的灾害综合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按照《广东省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行动方案》要求,全面提升防范化解系统性重大灾害风险能力。

(二)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适当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工程建设标准,提升灾害高风险区域内学校、医院、居民住房、危险化学品企业等设防水平和承灾能力。完善交通、水利、通信等关键基础设施设防标准,提升极端条件下抗损毁和快速恢复能力。加强城市防洪防涝和调蓄设施建设,加快补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短板。加强水利和承洪区等防灾减灾设施建设,推进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地震易发区重要公共建筑物加固工程和自然灾害隐患点治理与避险搬迁工程,提升抗灾能力。

(三)推进自然灾害综合治理。立足于防范重特大自然灾害,全面推动汛旱风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防治体系现代化建设。

专栏3 自然灾害防治重点

1.汛旱风灾害。健全完善三防指挥工作体制机制,健全完善水利三防通信网络系统、三防减灾大数据地图、防洪调度系统,构建精细化防御体系。加强水利工程风险管控,建立洪水风险隐患点、风险源排查常态化机制。加强水库等重要水利工程汛限水位监管,有效减轻洪涝灾害风险。加强各级三防系统标准化能力建设,推动抢险救援物资、救援设备下沉镇街,提升基层三防灾害防御能力。加强暴雨、洪水、干旱等灾害风险分析和影响评价,对重大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早预判、早跟踪、早预警,进一步提高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应急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

2.地质灾害。加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削坡建房风险点综合治理力度,重点解决我区地质灾害防治突出问题,基本完成全区在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配合建设大型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专业监测系统平台,在地质灾害隐患重点分布区域选择规模大、险情等级高,具有代表性的滑坡、崩塌体进行专业监测。通过智能传感、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专群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全面提高全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3.森林火灾。加强森林防灭火预警监测系统建设,主要加大林火预警监测建设密度,加强林火远程监控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建设。加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能力建设,配备各类应急抢险装备,特别是配备专业以水灭火装备。加强护林员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护林员,完善护林防火制度,实行护林员网格化管理。依托森林防火综合通信系统、省、市、区大数据平台,充分利用内外部基础信息、业务信息,建设覆盖多级指挥中心的林火扑救指挥调度平台。完善生物防火林带、林区应急道路、蓄水池等安全设施,推动完善林火阻隔系统建设。

  八、健全示范引领的安全文化体系

  (一)强化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加强应急管理新闻宣传队伍建设,组建市、区和镇街三级应急宣教队伍群,提升队伍宣传能力。建立完善重大舆情快速反应和应对处置工作机制,加强舆情监测,提升应急管理新闻宣传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能力。创新推进《每日信息专报》《突发事件信息专报》等突发事件信息专报、简报。加大应急管理突出事例和先进人物报道力度,提升应急管理职业荣誉感。

  (二)开展丰富安全文化活动。利用电视台广播、各部门官网和微信公众号、户外大屏、农村应急广播(村村通)等平台以海报、横幅、标语、视频等多种方式,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用,扩大宣传阵地,拓宽宣传渠道,持续面向公众宣传普及安全应急知识。深入开展应急管理科普宣传,利用“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南粤行”“防灾减灾宣传周”“消防宣传月”“森林防火月”“粤港澳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推动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全面提升全民应急意识。进一步拓展安全文化展现形式和渠道,鼓励开发制作应急安全电影电视、微视频、公益广告等文化产品。结合实际推进建设防灾减灾科普体验场馆、综合性消防科普体验中心、主题公园、应急文化街等体验场馆。

  (三)实施全民安全教育工程。完善公民安全教育体系,将应急与安全知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职业教育、干部教育、农民工教育,提升全民安全素质。有条件的情况下扶持建设一批应急安全相关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和实习实训基地。实施安全技能提升工程,提升从业人员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推动安全生产培训和考核机构建设,实现企业全员安全培训和考核网络化。

  第四章 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一、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一)强化安全风险源头治理。探索建立自然灾害红线约束机制。加强风险源头治理,推动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和城市安全风险动态化、规范化管理。建立国土空间、产业发展等规划安全论证制度,强化自然灾害风险区划与各级各类规划融合。合理确定城乡开发强度,严格控制区域风险等级及风险容量。推动风险管理支撑平台建设,提升风险治理能力。

  (二)强化风险管理能力建设。牢固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将风险管理贯穿于应急管理的全过程,制订应急准备指南,推动应急管理从灾害应对向风险管理转变。推动建立风险管理支撑机构,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探索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和工作指引,推进风险管理规范化运作。

  (三)强化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推进全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完成自然灾害风险调查和灾害风险评估,编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依托应急管控平台体系和信息化建设,建设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信息系统,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一张网”信息化管理系统,做到自查自改自报,实现动态分析、全过程记录管理和评价,防止漏管失控。完善全区风险点、危险源数据和安全风险电子地图并定期更新,确保重大风险隐患看得见、管得住、可追溯。建立灾害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完善重大风险隐患逐级挂牌警示督办、公开公示、整改效果评价等制度,落实风险管控“四早”和隐患整治“五到位”制度,重大风险隐患实时监控率达到100%。

  二、提升监测预警能力

  (一)提升综合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实施应急监测和数据治理建设工程,更高水平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建设全覆盖、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的应急管理感知网络,推进实现公安、交警、地震、自然资源、森林防火、生态环境、城管执法等多部门的应急资源共享,实现江河洪水、台风、暴雨、内涝、地震、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和危险化学品、消防、道路运输、建设施工等事故风险的实时综合监测。

  (二)强化风险会商研判能力。建立完善以灾害事故预测预警信息为先导的部门风险会商研判机制。定期开展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风险形势综合研判,落实汛期、节假日、高森林火险期等重要节点加密会商制度。及时发布灾害事故监测预警,精准预判风险动态演化发展趋势,科学精准制定防范化解措施。依托应急管理专家库和应急指挥平台会商系统,通过人工智能等手段进行大数据分析预测研判,为应急响应、转移安置、抢险救援和指挥调度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三)完善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健全完善灾害事故预报预警机制,建立快捷、有效的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完善应急“一键通”信息快速报送系统,加强偏远地区、农村预警信息传播和接收能力建设。建设全区应急广播体系,综合运用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显示屏、调频广播、有线数字电视、融媒体、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等传播渠道强化预警信息传播,提高公众预警信息接收能力,解决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提升快速响应能力

  (一)推动灾害事故应急响应规范化。健全完善全国全省全市全区“一盘棋”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健全灾害事故统一响应、分级响应、提级响应等应急响应制度,落实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属地责任。推动构建“四位一体”联动机制。以公安、应急管理、卫生健康、消防救援等4个部门为核心,按事件类别和关联性分别组织交警、生态环境、住建、自然资源、市场监管、通讯以及社会救援力量等部门或单位参与,形成“4+X”牵头指挥模式。完善信息接报处置工作制度,健全灾害事故信息发布制度,严格灾害事故的发布时效。根据突发事件分级标准,启动相应响应级别,健全完善应急响应制度。

  (二)健全完善应急联合值守工作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关键岗位24小时专人值班值守制度、节假日应急值守“五个一”机制。推动各方信息第一时间归口汇总、各类情况第一时间综合研判、各种问题第一时间协商解决,实现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快速高效处置。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多渠道信息报送机制,完善信息接报处置工作制度。

  四、提升水上搜救能力

  (一)提升水上搜救组织能力。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我省水上搜救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完善水上搜救组织体系。加强水上搜救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内河水上搜救协同,推动水上“两防一救”形成“政府领导、统一指挥、属地为主、专群结合、就近就便、快速高效”的新格局。

  (二)提升水上联合处置水平。建立水上搜救信息资源互联互通机制,实现交通运输、气象、水利、水文和应急管理等部门数据共享。健全榕江等内河水域水上搜救和污染处置协调机制,强化应急联动。完善大规模人员救助、大面积水域污染等较大以上水上突发事件联合处置机制建设,提升水上险情的应急处置能力。

  五、提升灾害救助能力

  (一)提升灾后紧急救助能力。健全受灾群众过渡性安置和救助机制,构建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灾民自救的灾害救助体系。建立灾害救助资金预拨机制、救灾物资预置保障机制、受灾人群提前转移机制,提升救助时效。健全特殊群体人员临灾转移“四个一”工作机制,强化易受灾人群救助。推进紧急医学救援站点建设,配备急救单元,有效提升第一时间的现场医学救援处置能力和伤员救治能力。强化灾区公共卫生服务保障,防范灾区公共卫生事件等次生灾害。健全恢复重建工作机制。强化灾区生产经营活动恢复重建服务指导,突出抓好灾后复产复工安全风险防范化解。

  (二)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制订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和维护制度,明确各类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维护责任主体。积极推进应急避难场所标准化建设。强化应急避难场所日常管理,加强生活必需设施、安全应急设备、应急物资储备的维护保养。推进建立应急避难场所信息数据库和电子地图,实时更新数据信息并向社会公布。

  (三)规范灾后恢复重建。健全受灾群众过渡性安置和救助机制。科学开展灾害损失评估、次生衍生灾害隐患排查及危险性评估、住房及建筑物受损鉴定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统筹制订恢复重建规划和配套方案,提升灾后恢复重建能力。鼓励、引导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个人参与救助捐赠、志愿服务等活动,依法规范捐赠、受赠行为。

  六、提升社会协同能力

  (一)完善社会动员工作机制。推动应急管理社会动员制度的建设,完善应对灾害事故相关社会资源征用调拨补偿机制,推动社会群众力量广泛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积极引导和鼓励志愿者队伍、协会、联合会、商会、慈善组织等第三方社会机构参与应急社会治理工作。鼓励支持社会捐赠,完善救灾捐赠工作机制。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应急管理社会化服务,推动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参与应急管理全过程。

  (二)强化社会监督作用。加强应急管理诚信体系建设,完善联合奖惩、信用承诺、“黑名单”等制度建设,提升信用监管效能。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完善“12350”“吹哨人”、内部举报人等制度,鼓励企业职工、社会公众等检举重大风险隐患和企业违法行为;建立群众举报奖励及容错制度,强化舆论监督,加大曝光重大事故隐患和安全生产违法典型案例力度。

  (三)健全保险风险分担机制。依职大力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指导督促高危企业全面依法依规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充分发挥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事故预防功能。推动提升市场机制下灾前预防、灾中减损、灾后补偿的保险服务水平,增强全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

  七、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一)全力推进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推进建设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采用云化、微服务技术路线,建成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智慧应急信息系统,满足各级应急管理或相关业务部门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等需求。提高灾害预测预警预报和应急响应速度,推进应急管理模式升级转变。

  (二)推进新科技新技术使用。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科技新技术在平台系统建设、全域感知网络建设、应急通信网络建设中的应用,实现监测预警“一张图”、指挥协同“一体化”、应急联动“一键通”等功能。推进“互联网+执法”等应急管理模式创新升级。优化完善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系统,不断提升监管效率。建设“危险化学品监测预警”应用,推广使用“智慧汛旱风救援”“智慧安全监督管理”“智慧应急救援指挥”等系统应用。

  (三)大力推进应急科技发展。大力推广应用安全生产先进适用安全技术、工艺、装备和材料,推进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专项行动。推动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切实提升企业安全技术装备水平。

  八、提升队伍保障能力

  (一)健全应急队伍保障机制。完善应急管理培训机制。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作为应急管理培训第一课程,把应急管理能力培训列入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必修内容,切实提升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完善政府资金保障机制,采取政府补助、单位自筹、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确保专业应急救援力量、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应急专家队伍的资金投入。完善队伍应急救援及应急资源调用补偿机制。积极推行社会应急力量补助补偿政策。

  (二)推动应急管理部门准军事化管理。突出应急管理工作的政治担当和战斗属性,对应急管理部门推动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建立准军事化管理标准规范,健全教育训练体系,推动干部队伍、执法队伍、救援队伍建设。以“五个特别”“六条具体要求”为基础,严格思想政治、能力素质、作风纪律建设,全面锻造榕城应急管理铁军。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在执行急难险重任务中发现选拔干部人才,培养高素质应急管理队伍。

  (三)提升应急管理职业保障能力。关心爱护应急管理干部职工工作生活,健全岗位激励机制,优化完善保险、抚恤、优待、疗养等保障政策,提升应急管理职业吸引力。健全完善应急管理职业荣誉激励、表彰奖励制度,提高队伍荣誉感和战斗力。大力推动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参选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社会荣誉,增强全社会对应急管理的职业尊崇。

  九、提升监管执法能力

  (一)建立新型监管执法体系。健全完善市、区、镇(街道)三级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厘清不同层级执法管辖权限,实施分类分级执法,避免多层级重复执法。推进应急管理监管执法职责整合,探索跨领域跨部门综合行政执法。推进实行“局队合一”体制,将人员编制向执法一线岗位下沉倾斜。建立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检查与县区级专业执法协调配合机制,依法赋予必要的监管执法权限。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执法行动,运用执法约谈、重点督导等方式,依法查处曝光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完善信用承诺、“黑名单”、联合惩戒等制度建设,提升信用监管效能。

  (二)创新监管执法方式。全面构建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以“互联网+监管”为支撑、以事故倒查追责为保障的“五位一体”新型监管执法新模式,加强全过程动态管控。开展线上巡查和线下精准执法,全力推动安全生产监管方式“三个转变”,提升监管执法精准性。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建立完善惩罚性赔偿和巨额赔偿制度等,提高企业违法违规代价。强化行政执法监督,鼓励各地建立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员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三)加强执法力量建设。统筹加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基层执法力量,推动落实对高危行业领域重点企业执法检查全覆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加大相关保障力度,充实区、镇街监管执法人员;加强监管执法队伍专业能力建设,加大监管执法人才培养力度。突出应急管理监管执法专业性要求,提升专业监管执法人员配比率。组织开展大培训,加强干部队伍培训,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四)强化灾害事故调查评估。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调查评估制度,制定细化各灾种、各行业领域事故调查评估工作程序,健全完善灾害事故调查挂牌督办、典型事故提级调查、跨区域协同调查、初步调查结果报送机制。建立企业生产经营责任全过程追溯制度,落实事故结案一年内整改评估公开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灾害事故调查技术原因分析,推进灾害事故调查技术支撑机构建设。严格灾害事故责任追究,落实“一案双查”制度。

  十、提升基层基础能力

  (一)推进基层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强化基层应急管理人才、资金、装备、基础设施建设等保障。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深入推进乡镇(街道)“四个一”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推广应用应急管理智慧终端,提升办公条件、技术装备、人员配置水平。积极推进行政村(社区)应急服务站(点)规范化建设。

  (二)推进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十个有”建设。以行政村(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十个有”建设工作为抓手,结合国家综合减灾示范县、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创新打造基层防灾减灾救灾的样板县、样板行政村(社区),不断推进基层基础能力标准化建设。把安全责任向单位、向家庭、向个人延伸,建立“第一响应人”制度,分类别推动工厂、学校、医院、家庭等社会基础单元应急能力和物资储备标准化建设,提升基层自救互救能力。

  (三)强化基层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推进应急管理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逐步实现基层安全风险网格化全覆盖。健全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制度,推动网格化监管工作的规范化、长效化。整合基层安全员、气象信息员、灾害信息员、地质灾害信息员、森林护林员、三防责任人等队伍资源,打造覆盖全面、专兼结合、精干高效、一岗多能、相对稳定的“市—县(市、区)—镇(街)—村(居)”灾害信息员队伍,实现全区城乡社区灾害信息员全覆盖。对灾情实行24小时监控,加强应急、民政、水利、自然资源等单位横竖向联系,实现救灾资源共享,确保大灾之时的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和畅通。在灾害发生后,能及时查灾、核灾、报灾,积极开展各项切实可行的救灾措施,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第五章 重大工程

  一、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工程

  榕城区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工程

  建设完善全区综合性应急指挥中心,进一步加强应急指挥中心综合应急指挥能力和枢纽作用,实现各级各类信息互联共享、预警统一发布、灾情研判会商、应急决策支持等功能,建成具有榕城特色的智慧应急体系。

专栏4榕城区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工程

建设内容:对接上级建设包括应急一体化可视指挥平台、融合视频通信平台、应急通信保障体系、指挥中心基础设施优化、基层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等模块。建设基于“一库”、“两平台”、“三中心”、“四专题”、“五大业务领域”和“N+赋能工程”为总体框架的智慧应急体系。提升应急通信能力,配置移动指挥平台、卫星终端、无人机等。

“一库”:对接上级建设应急数据治理工程,整合、接入省、市交通、水利、自然资源、气象、农业农村等不少于20个部门的不少于56类数据和系统,支撑建设揭阳“大应急数据库”,为各类灾害的监测预警、指挥决策、模型分析、应急演练和灾后救援提供数据支撑。

“两平台”:配合建设揭阳综合应用管理平台,汇集值班值守、信息接报、综合信息汇总、综合分析研判、辅助决策、协同会商、指挥协同、信息发布、舆情监测、人口热力图、预案管理、应急物资管理、应急队伍管理、应急装备管理等应急业务功能。配合建设揭阳市时空云平台,加载“大应急数据库”的成果,提供城市真实3D实景模型和二维高分影像地图等各部门信息资源,打造可视化、立体化、动态化的图上智慧城市管理体系。

“三中心”:建设完善指应急指挥中心、监测预警中心和宣传教育中心。使得“三中心”实现统一指挥调度、分析研判及监测预警信息、科普宣传及文化建设等功能。

“四专题”:对接上级相关系统,集合危化品监管、森林防火、地质灾害监测和智慧三防四大专题在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和时空云平台上统一融合应用。

“五大业务领域”:对接上级相关系统,集合监督管理、监测预警、指挥救援、决策支持、政务管理五大业务领域在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和时空云平台上统一融合应用。

“N+赋能工程”:配合建设感知网赋能工程、通信网赋能工程(包括指挥信息网、融合通信平台、视频联网平台、现场移动图传系统)、人工智能工程、云计算工程等。

“应急指挥中心基础配套设施”:在区应急管理局设置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内容包括应急指挥大厅、视频会商室、接待室、值班室等,同时配套建设大屏显示、视频会商、融合通信、视频联网等系统,满足日常应急管理和处置突发事件的需求。

“融合通信系统”:围绕应急管理部下发的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建设任务书,以空天地感知、融合通信、知识图谱等技术为支撑,突出应急信息全面汇聚、快速展现、上传下达、协同会商、专题研判、指挥调度和辅助决策等支撑能力,建立反应灵敏、协同联动、高效调度、科学决策的应急指挥信息系统。

“视频会商系统”:满足应急救援视频会商需求和日常视频会议联通需求,确保与上下级应急管理部门互联互通。通过视频会商系统实现视频指挥调度、研判分析、视频会议、协同会商、指令传达等业务功能。

“系统集成服务”:采用集中式组网结构,在区应急局管理机房部署1套视频会议系统MCU,满足各会场视频终端接入。部署1套会议系统管理平台,实现全网进行统一管理,全网资源的统一调度,各单位无需要单独设置管理系统及维护人员。

  二、安全生产科技支撑能力提升工程

  重点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应用平台建设。

专栏5安全生产科技支撑能力提升工程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应用平台建设工程

建设内容:建设完善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应用平台(视频接入管理平台及三维实景融合引擎)。视频接入管理平台负责接入辖区危险源企业作业实时监控视频,并将汇聚的辖区危险源企业监控视频对接到省应急管理厅视频接入管理平台。三维实景融合引擎负责实现对辖区危险源企业进行“一企一档”的三维展示。支持“互联网+监管”系统,能够归集及共享各类系统收集的数据,为后期“互联网+监管”系统提供基础信息的共享功能。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程

建设内容:进一步推进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现全区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和储存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全区化工企业达到三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2025年底前,强力推进存在一、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化工企业达到二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

  三、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工程

  实施自然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全面掌握灾害事故风险隐患底数;实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提升地质灾害防御能力。

专栏6 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工程

揭阳市榕城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建设内容: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火灾等。普查内容包括主要自然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和环境等承灾体调查与评估,历史灾害调查与评估,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主要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以及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

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

整治内容: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泥砖房整治,完成在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工作。

  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程

  深入开展我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和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突出危险化学品、消防、道路运输、交通运输、水上交通和渔业船舶、城市建设、工业园区等功能区、危险废物、城镇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深入排查整治安全隐患,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和综合治理,着力“从根本上、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详见专栏2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

  五、应急救援队伍能力提升工程

  (一)森林火灾处置能力提升工程

  加强森林火灾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专业队伍逐步配备大型灭火装备,同时提升森林消防队员个人防护装备水平。推进“引水灭火”工程,铺设管道或修建水带、修建森林消防水池及在林区重点部位安装蓄水桶等专业以水灭火设施,增加配置森林消防水罐车、森林消防水泵、灭火水枪等装备等,最大程度地利用水资源灭火。

  (二)危化品、防汛抢险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以全区已建立的危险化学品(包括油气管道、燃气)、防汛抢险、森林防灭火和社会救援力量等9类35支1061人应急救援队伍为基础,加强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重点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规范管理、技能训练和应急演练,完善训练场所等基础设施,配备和升级相关灾种应急救援装备。推动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高层建筑、核生化、石油化工、地震、水域、山岳等专业队建设。

专栏7 应急救援队伍能力提升工程

森林火灾处置能力提升工程

建设内容:按照专业森林消防队伍标准化建设。装备风力灭火机、运兵车、机具车、单兵防护装备等,新建专业队伍营房,新建物资储备库。根据实际需要,专业队伍营房可建成集营房、物资储备、信息指挥、生活训练、临时停机坪等基础设施为一体的专业队综合性基地。以水灭火设施设备建设,主要包括森林消防水车、高压接力森林消防水泵、高压细水雾灭火器、脉冲水枪(背负式)、便携式移动水囊(水池)等。在水文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设常规水源地,包括建设蓄水、水井、拦水坝等,为以水灭火提供保障。规划期内配备森林消防水车、森林消防水泵、灭火水枪等设备,合理布点设置森林消防水池,使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具备以水灭火能力,提升控制森林火灾的能力。

危险化学品、防汛抢险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建设内容:采用组建、联建或依托等多种形式,建立健全县区级相关危险化学品(包括油气管道、燃气)、三防、社会应急力量等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规范管理、日常培训、技能训练,完善训练场所等基础设施,定期开展专项或联合应急演练,配备和升级相关灾种应急救援装备。以我区现有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为基础,从经费、装备、培训等方面加强对社会应急救援队伍扶持建设,推动应急志愿者队伍组织化运作和专业化建设。

  六、应急物资储备建设工程

  推动揭阳市榕城区粮食和物资储备仓库(区级应急救灾仓库)建设项目实施,完善仓储条件,科学调整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提升储备效能。建设全区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管理信息平台,制定完善应急救灾物资购置计划,实现资源信息、物资调拨统一管理。

专栏8 应急物资储备建设工程

揭阳市榕城区粮食和物资储备仓库(区级应急救灾仓库)

建设内容:占地52亩用地,主要建设:6万吨粮食仓库(其中大米冷藏仓库应具备5000吨);建设区级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区级应急救灾物资购置项目

建设内容:按照区级救灾物资储备品种目录、标准和年度购置计划,进行救灾物资的购置、储备管理。

综合性应急物资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建设内容:建设救灾物资、三防物资、森林防火物资等应急物资统一调拨系统,引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开发科学规划、智能匹配、联动运输等方面的功能,实现资源信息统一管理。

  七、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工程

专栏9 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工程

应急避难场所配套建设

建设内容:进一步完善应急避难场所应急生命线系统、标识及配套应急交通等;强化场地内基础设施、无障碍通道、疏散设备等管理,及场所内生活必须设施、安全应急设备的维护保养。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对应急管理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建立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定期研究应急管理工作、限期反馈应急管理问题的常态化机制,推动应急管理与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区应急管理局要加强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细化规划实施方案,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通力协作,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创造有利条件,形成整体合力,确保规划目标实现。

  二、加大资金保障

  各级党政要结合工作实际,结合本地、本行业领域应急管理工作特点,突出应急管理的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要举措,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强化应急管理人、财、物投入保障,建立与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应急管理资金动态增长机制。加强应急管理财政支出相关政策研究,完善应急管理资金保障机制。

  三、注重协调衔接

  建立规划实施协调衔接机制,加强规划对全区应急管理工作的统筹指导作用,更好发挥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各地各有关部门有关规划要强化政策协同,注重协调衔接,合理配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四、实施监督评估

  建立规划实施评估机制,加强目标管理和过程管控,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完成情况将纳入责任制考核范畴,在2023年底和2025年底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加强评估结果的运用,对规划目标任务和进度安排进行科学调整;完善规划实施监督机制,适时开展规划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畅通监督渠道,发挥行政监察、组织人事、统计审计等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确保相关工作有序推进和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附件1

重点工程项目表

工程项目分类

建设项目

投资/万元

建设期限

牵头部门

一、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工程

1.揭阳市榕城区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工程

“一库”

市统一建设,区配合推进

2021-2025

区应急管理局

“两平台”

2021-2025

“三中心”

2021-2025

“四专题”

2021-2025

“五大业务领域”

2021-2025

“N+赋能工程”

2021-2025

应急指挥中心基础配套设施

500

2021-2023

融合通信系统

200

2021-2025

视频会商系统

300

2021-2025

系统集成服务

200

2021-2025

二、安全生产科技支撑能力提升工程

2.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应用平台建设工程

省、市统一建设,区配合推进

2021-2025

区应急管理局

3.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程

市统一建设,区配合推进

2021-2025

区应急管理局

三、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工程

4.揭阳市榕城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

市统一建设,区配合推进

2021-2025

区应急管理局

5.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

按部门规划、计划推进

区自然资源分局

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程

6.八大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程(详见专栏2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

此项工程由各牵头部门根据实际需求逐年进行测算

2021-2022

各专项整治

牵头部门

五、应急救援队伍能力提升工程

7.森林火灾处置能力提升工程

350

2021-2025

区应急管理局

8.危险化学品、防汛抢险、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50

2021-2025

区应急管理局

六、应急物资储备建设工程

9.揭阳市榕城区区级救灾物资购置

按部门规划、计划推进

2021-2025

区发展改革局

10.揭阳市榕城区粮食和物资应急保障中心(一期含区级应急救灾仓库)

按部门规划、计划推进

区发展改革局

11.综合性应急物资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国家、省统一建设,市、区配合推进

2021-2025

区应急管理局

七、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工程

12.应急避难场所配套建设

市统一建设,区配合推进

2021-2025

区应急管理局

13.防灾减灾科普体验场馆

市统一建设,区配合推进

2021-2025

区应急管理局

总投资合计/万元

1600

——

  备注:1.根据财政预算管理有关规定,本表不作为区财政安排资金的依据,确需区财政安排资金支持的项目,应按规定程序另行研究报批。

  2.本表项目投资包含上级和市、县区级财权。


  附件2

  名词解释

  1.乡镇(街道)“四个一”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即有一个负责应急管理工作的机构,有一支负责应急救援的队伍,有一个启动应急响应的平台,有一个储备应急物资的仓库。

  2.“四个一”应急处置机制:应急处置实行一个指挥中心、一个前方指挥部、一套工作机制、一个窗口发布。

  3.“四合一”应急指挥保障机制:应急指挥实行卫星电话、无人机、指挥车、通讯保障系统的标准配备。

  4.“五个一”应急值守机制:应急值守实行一日一研判、一日一报告、一日一调度、一日一抽查、一事一处理。

  5.“四个一”临灾转移:特殊群体临灾转移实行“每户一对接”转移责任、“每村(居)一台账”转移清单、“每镇(街)一张网”转移体系、“每灾一行动”转移启动机制。

  6.安全生产“一线三排”工作机制:“一线”是指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三排”是指排查、排序、排解。

  7.自然灾害防治“一体三预”工作机制:“一体”就是从上到下一贯到底的应急指挥体系;“三预”就是预判、预告、预警。

  8.“五立足、五结合”演练模式:立足全灾种全链条,平时预防与战时抗救相结合;立足规范应对,情景复盘与流程再造相结合;立足上下联动,上级指挥协调与基层落细落实相结合;立足问题导向,固化长效机制与解决突出问题相结合;立足以练促建,演练培训与能力建设相结合。

  9.安全监管执法“三个转变”:即从重点检查企业员工向重点检查企业负责人履责情况转变,从事后吸取事故教训向事前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转变,从客观查原因向主观查不足转变。

  10.企业负责人“安全三问”:一是安全生产责任是什么,二是你是怎么履责的并举例说明,三是本企业重大风险隐患是什么以及采取了什么措施。

  11.农村防灾减灾“十个有”:农村防灾减灾有组织体系、有大喇叭、有警报器、有避难场所、有风险地形图、有明白卡、有应急通讯、有应急照明、有小册子、有宣传栏。

  12.安全生产“三个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13.应急管理队伍“五个特别”:即特别讲政治、特别讲纪律、特别讲科学、特别讲认真、特别讲精神。

  14.应急管理队伍“六条具体要求”:对党绝对忠诚、人民高于一切、坚决服从指挥、纪律挺在前面、工作见叶知秋、时刻应急准备。

  15.“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16.“一案双查”:既要严肃追究企业的责任,又要依法倒查追究相关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责任。

  17.安全宣传“五进”: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

  18.化工行业特殊作业“四令三制”:四令即动火令、动工令、复工令、停工令;三制即有限空间作业票制、值班室(中控室)24小时值班制、企业领导带班值班制。

  19.“两重点一重大”:即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20.“两客一危一货”:即公路客运、旅游客运、危化品运输车及货运车辆。

  21.自然灾害“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即坚持以防为主,防灾救灾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重向应对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22.“五到位”:必须做到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

  23.风险管控“四早”:即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控制。

  24.隐患整治“五到位”:即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时限到位、资金到位、预案到位。

  25.动火作业“三个一律”:所有企业动火前一律不准进行交叉作业,一律清除现场可燃物质,一律检测可燃气体含量、保持良好通风,严防交叉作业动火引发爆炸、火灾事故。

  26.有限空间作业“七个不准”:未经风险辨识不准作业、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不准作业、不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不准作业、没有监护不准作业、电气设备不符合规定不准作业、未经审批不准作业、未经培训演练不准作业。

  27.渔船“六个100%”:出海渔船100%检验、出海船员100%持证上岗、安全检查100%实施、安全规程100%执行、防台要求100%落实、涉渔“三无”船舶100%清理。

  28.房屋市政危大工程“六不施工”:未落实前期保障措施不施工,未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未按规定审批或论证方案、未按方案落实有关措施不施工,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不施工,未进行现场监督不施工,未进行第三方监测不施工,未经验收合格不施工。

  29.“两防一救”:船舶防台风、防止船舶污染水域、水上救助。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