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ngcheng District People's Government of Jieyang City

榕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榕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2022年,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市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紧扣“三个最”工作要求,依法全面履行职责,大力推进市场监管法治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新时代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战略部署的情况

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10月16日上午,我局组织集中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盛况,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10月31召开传达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会议,并邀请区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区委组织部分管日常工作副部长林鹏同志作宣讲报告。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列入党组会议、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三会一课”专题学习,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形式,迅速在全局掀起学习热潮,促进全体党员干部笃行实干,深刻领会新时代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战略的重要部署,紧密结合市场监管行业发展实际,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体现到市场监管各项工作实践中。

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情况

(一)学习宣传的推动情况

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一个重要政治任务,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作为重要学习内容。发挥领导以上率下,带头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党组带头学,推动全体党员干部自觉学,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推动落实的具体举措

一是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积极发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引领作用,2022年,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共开展法治建设专题学习会2场次。二是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坚持治党想结合。抓牢“必修课”,始终坚定不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开班第一课”;抓好“网课学”,通过广东省干部培训网络学院进行线上学习,共学习人数158人,累计7900学时;组织“集中学”,利用专题辅导报告、集中观看警示片、召开作风建设会议等方式开展学习,共召开局作风建设会议3场次。

三、2022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

一是当好法治建设“领头羊”。坚持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研究部署、亲自协调督办,多次召开班子会研究,抓好市场监管部门法治建设总体规划、普法工作计划。

二是当好学法用法守法模范。召开班子会议学习新修订法律法规,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动执法人员自觉学法;主要负责人为全体干部职工作“勇于自我革命 永葆政治本色”专题辅导报告,敦促全体干部职工依法行政,学法守法,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在新的赶考路上始终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三是当好依法“决策者”。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全面推动政务公开;严格实行合法合规性审查,落实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会议制度。

四、学习贯彻法治政府建设纲要及落实依法治区的简要工作概况及亮点

为深入学习法治政府建设纲要,确保依法治区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我局积极抓好工作规划,高位推进法治政府工作。在学习法治政府建设纲要的基础上,班子专题学习《法治市场监管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认真学习领会纲要提出的各项市场监管领域工作目标,并研究制定《榕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落实<法治榕城建设实施方(2021-2025年)>工作方案》、《榕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对标对表,明确重点任务,细化工作目标,并按照规划和要点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局行政许可与登记注册窗口荣获2021年度市、区两级巾帼文明岗殊荣;食品经营股、榕东市监所荣获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先进集体称号。主要亮点如下:

(一)营商环境更便利。积极落实市委提升政务服务环境“三个最”工作要求,营造群众和企业满意的政务环境。

一是构建告知承诺制的行业准入管理新模式,核发全市首张连锁便利店“仅销售乙类非处方药”《药品经营许可证》,加快推动传统药店向社区健康便利店转型,今年来累计核发59份。二是率全市之先打造“榕城登记速度”。明确“限时办”,推行“马上办”,在承诺时限不长于法定时限的基础上,在承诺时限内进一步缩短办理时限,实现个体户登记即时办理,企业登记0.5个工作日内完成办理;申请食品经营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加工小作坊登记证,审批时限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压减至10 个工作日;申请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由30个工作日压减为20个工作日三是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抓好登记审批。推行“自助办”、“智能办”、“就近办”、“容缺受理机制”、“一次性告知制”、“引导员机制”、“好差评”等一系列措施。积极创造条件,满足企业和群众需求,扩大服务有效供给,提高服务便利度。

(二)依法行政水平更提升。通过多种方式,促进行政

执法规范化,不断提升市场监管领域依法行政水平。

一是进一步完善内部执法办案流程。修订形成《榕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办案流程》,落实业务股责任,加强立案不予立案的审核,不断规范执法行为;且优化流程后的成效逐步显现,今年来办结的行政复议106宗中,没有被复议机关确认违法的情况发生。二是规范执法服装及执法证管理。全面配齐执法人员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服装,并严格要求开展执法必须规范着装;全面换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执法证》,组织执法人员参加执法考试,通过率达到100%。三是依法保障行政相对人权利。根据行政相对人申请召开3场行政处罚听证会,充分保障和便利行政相对人依法行使陈述权和申辩权。

(三)打击违法行为更有力。强化投诉举报线索分析研判,重点监测口罩等9种防疫用品和大米等21种日常农副产品价格运行情况,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开展新冠病毒检测价格、涉企收费、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和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等专项行动,保持打击各类市场违法行为高压态势。今年来,我局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326宗,罚没金额601.8735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涉嫌犯罪案件1宗(案值金额达110.86941万元)。

(四)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更有效。牵头制定《榕城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方案》,并提请区政府印发实施,提出21项具体措施,细化56个主要任务;组织3家企业申报2022年度高质量(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11家企业申报企业知识产权贯标认证后补助,5家企业申报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认定奖励。今年以来,我区商标申请量4721件,注册量4755件,有效商标41483件;PCT国际专利申请1件;专利授权量3357件,其中发明专利28件,授权量居全市前列。

(五)信用监管机制更健全。积极推进市场主体年报公示工作,2021年度全区企业年报率94.03%。推进市场监管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将全区企业全部纳入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共14525户,其中:低风险(A类):7916家、中风险(B类):3931家、较高风险(C类):1771家、高风险(D类):907家)。组织对666户企业、2238户个体户、9户农专社、36户其他主体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检查。清理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吊销157户企业;全区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660户(次),标记为经营异常状态的个体户43192户(次),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农专社21户(次),将1户次个体户和1户次企业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六)法治宣传教育更广泛。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原则,落实在全区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求,制定《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年度普法工作方案、明确普法工作计划和责任清单,利用“宪法宣传周”、“民法典”,“知识产权周”、“世界认可日”、“世界计量日”、“质量月”、“化妆品安全科普宣传周”等关键节点,大力开展主题宣传活动,不断扩大普法宣传覆盖面,让法治思想深入人心。

(七)企业竞争环境更公平。扎实开展公平竞争审查,防止利用行政权力排除竞争的情况发生。组织召开榕城区公平竞争审查部门间联席会议,传达揭阳市开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会议精神,并按照“谁制定、谁清理”的原则,组织区各单位对本单位增量文件进行审查,对存量文件进行清理,对违反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标准的问题及时修订或废止。今年来,共组织审查存量文件26份,增量文件3份,抽查文件2份,尚未发现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有关规定。

五、学习宣传贯彻新出台法律法规的情况

推动全体干部职工加强宪法、民法典、行政处罚法、市场监管领域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学习宣传贯彻,重点加强对新出台新修订法律法规的学习。

一是领导带头学。班子集中学习《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等新出台规章,学习新法律法规的新举措、新要求,提升班子成员业务能力。

二是干部集中学。多次开展集中培训,不断提升执法人员执法能力,如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宣贯培训班、举办2022年药品监管队伍能力建设项目培训班及开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专题培训,有效推动干部职工掌握更多岗位业务知识和技能,提高专业水准。

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2022年度的主要工作举措和成效

1、化解纠纷促发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高效高质办理“急难愁盼”我来办群众工作平台留言135宗,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77宗;及时化解消费纠纷,优化消费市场环境。今年来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11515件,其中受理消费者投诉7584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48.7万元。促进经营者自律守信经营,创建第四批“放心消费承诺单位”、“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店”125个,累计达到292个。

2、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一是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严格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充分发挥农贸市场和进口冷链专班作用,强化进口冷冻食品风险防控,做好“冷库通”App出入库管理,确保冷库全部纳管。累计完成进口冷链食品经营主体核酸检测22216份(其中从业人员7750人,产品4148份,环境10318份)。充分发挥零售药店监测“哨点”作用,加强零售药店监督检查,今年以来,全区零售药店累计在“智慧食药监”系统上报购药人员信息449394条,零售药店哨点监测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加监督检查力度,持续保持监管高压态势,倒逼零售药店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今年以来,累计检查零售药店1733家次,其中限期整改99家次,停业整顿26家。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印发实施《2022年推进榕城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民生实事工作方案》,成立农贸市场综合治理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2022年全区升级改造市场共有8个,其中列入省十大民生实事“550个”改造市场的1家农贸市场(东山农贸市场)现已基本完成建设;列入2022年市政府民生事项的6个农贸市场(古溪市场、美西田东市场、新河市场、东门综合市场、仙滘市场、蓝和市场)和2021年尚未完成升级改造的1个农贸市场(卢前市场),均已开工。三是助力文明城市创建。严格对照文明创建、创卫测评标准,做好牵头的实地测评点位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小餐饮、小食品店等“两小”场所和市场熟食档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公益广告宣传,营造浓厚的全民共建氛围。累计区局共出动执法人员9674多人次,指导、检查餐饮单位4182多家次,发放各类宣传海报5000多份、落实辖区LED屏滚播创文创卫公益广告220多个,张贴禁烟标识2500多张、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标识600多张。

3、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实行“先证后核”“免证办”等一系列改革。委托辖区12个市场监管所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业务,实现全区各镇(街道)全覆盖,做好“个转企”培育、优化市场主体退出机制等工作,推行“自助办”“智能办”,提升工作效能,着力营造便捷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2022年以来,新增市场主体16672户,其中企业2164户,个体工商户14508户,核发《食品经营许可证》2571份,核发《药品经营许可证》241份,核发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128份,核发《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780张。全区现有各类市场主体达到99681户,其中企业14930户,个体户84659家,集团1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82家。

4、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守牢民生安全底线

一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举办重点食品生产企业质量提升培训班,召开产品抽检不合格的食品生产企业集体约谈会。开展“你点我检”食品快速检测活动3场次,发放宣传资料486份,快检食用农产品18批次。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工作,全区列入“互联网+明厨亮灶”的281家学校(幼儿园)食堂线路已100%接入市、区二级平台。开展春、秋季学校(幼儿园)食堂专项检查,紧盯农贸市场、大型商超和食品生产企业等场所,重点检查湿米粉、食醋、“油炸猪肉皮”和糖果制品等食品,开展食品安全“守底线 查隐患 保安全”专项行动,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完成辖区所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分级工作,确定包保干部人员。累计完成食品抽检1450批次;累计快筛快检食用农产品36334批次(其中检测蔬菜32075批次、水产品4064批次、禽畜肉蛋类195批次),发现和处置不合格食用农产品181批次共348.18公斤。累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6495家次,发现安全隐患112条次;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87宗,罚没金额145.1256万元。

二是把好药械妆安全关。加大新冠疫苗、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呼吸机等重点药械产品的监管力度,保障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开展特殊药品、儿童化妆品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规范药品行业经营秩序。今年排查疫情防控用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单位112家;检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家次、接种单位24家次;检查药品经营企业489家,落实整改16家;检查化妆品经营企业600家次、儿童化妆品经营者184家次;检查医疗器械经营单位470家次,责令限期整改4家;立案查处“两品一械”案件78宗,73宗已办结,罚没金额117.497239万元,其中1宗案值金额达110.86941万元的假冒化妆品案移送公安机关。

三是开展产品质量监管。推进产品质量安全“问诊治病”活动,召开电吹风产品质量线下集中约谈培训会,为31家电吹风生产企业“开方”“治病”,签订《实名实证和合格检验承诺书》、《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措施承诺书》各31份。对眼镜制配场所、加油站和集贸市场等场所加强计量监管,加大检验检测机构和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力度,检查相关经营户430户次。围绕建筑用钢筋、电线电缆、电吹风和儿童玩具等重点工业产品,开展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并制定工作方案,并根据上级工作部署,结合辖区实际,制定《揭阳市榕城区开展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每周一打”工作方案》,成立“每周一打”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研究确定每周整治目标领域,采取跨区域、跨线条执法的模式,坚持“零容忍”的原则,雷霆出击,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阶段来,出动执法人员4948人次,检查经营户2448户,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77宗,罚没金额310.981万元。

四是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认真组织“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南粤行”宣传活动,开展起重机械、气瓶和电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隐患。今年来,我局共出动684人次,检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238户次,特种设备444台套,发现一般隐患6处,立案查处特种设备类案件6宗,罚没金额25万元。办理特种设备施工告知313宗。

(二)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1、简政放权有待提升。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还有差距,登记注册信息化、便利化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特别是解决企业登记注册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如:多部门各自为战,形成“信息堡垒”,在市场主体登记时,身份证信息、经营场所的地址等无法实现数据共享;市场主体登记未能实现智能审批。

2、监管手段有待提高。市场监管工作具有领域多、数量大、风险高、燃点低的特点,且专业性较强,监管容易存在“过”与“不及”,监管的“过”主要体现在:个别领域检查频次过高,重复执法现象仍然存在,加重了企业的迎查负担。监管的“不及”主要体现在:下放的权限和职责与当前的监管力量、手段等不相匹配,出现了部分权限“放得开,管不住”的现象。

3、区域权责划分模糊。因区域调整和职能划转,高新区域的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监管业务由榕城区管辖,而计量、产品质量安全等业务则仍由高新区负责,容易出现交叉执法、多头执法情况,如高新区的食品生产企业由榕城区管辖,但其他监管业务又由高新区负责。

4、市场秩序有待完善。我区传统产业多而分散,生产水平相对落后,创新能力偏弱、核心竞争力不强,企业守法依规经营、安全主体责任意识较差,对标准化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认识不够,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质量安全、市场秩序、消费维护、疫情防控等市场监管领域存在一定风险隐患。

5、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市场监管自身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面对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和繁重的监管任务和还没完全落地的部分改革举措,加上我局队伍老龄化严重和专业素质不足等问题十分突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专业化人才缺乏,监管执法的体制机制、手段方式需要进一步创新优化,监管理念、监管队伍需要进一步融合。

(三)2023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1、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加强零售药店监管,持续加强重点场所从业人员、环境、产品的核酸检测工作,强化进口冷冻食品风险防控加强“冷库通”出入库管理;严格落实活禽经营市场“1110”制度和“三强化三覆盖”制度,做好市场的日常疫情防控工作。

2、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紧扣提升政务服务环境“三个最”工作要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证照分离”落地生根,最大限度优化登记、审批流程,推行容缺受理制度,推广“线上”办理业务,营造更加宽松便利的营商环境;精准推进“个转企”培育,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激活企业创业创新活力。深入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实现精准监管、智慧监管,确保市场监管既“无处不在”,又“没事不扰”。

3、守牢市场安全底线。保持高压态势,围绕重点产品、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工业产品质量和特种设备等“四大”安全监管,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继续实施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每周一打”专项整治,开展风险排查和隐患治理,以“零容忍”的态度,对检查发现的各类非法违法行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消除安全隐患,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4、锻造作风优良队伍。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纠正“四风”,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纪律意识,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守牢主阵地;推进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着力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政策学习,提升依法行政、履职尽责水平,锻造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廉洁高效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榕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年1月5日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