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市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认真落实市委七届四次全会、区委七届五次全会的决策部署,聚焦“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紧紧围绕“强质量、优服务、促发展、保安全”工作目标,抓好各项工作,全力服务榕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区无发生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也无出现重大质量安全问题。荣获揭阳市卫生示范单位(社区)称号,通过复查继续保留“揭阳市文明单位”称号。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新时代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战略部署的情况
领导班子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党的二十大关于法治中国建设战略部署。通过集中学习研究和分散自学的方式,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章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进一步加深党员干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把握,不断加深“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科学理念的认识,增强推进依法治国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动领导干部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抓好市场监管工作。
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密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推动法治广东建设、法治揭阳建设、法治榕城建设。
深刻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重大意义,扎实推进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各项工作,切实把科学思想转化为法治建设的实际成效。紧密围绕广东省委全会提出“锚定一个目标,激活三大动力,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的“1310”具体部署,坚决统一思想和行动,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找准市场监管履职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基层市场监管所“强基工程”,高标准完成榕东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成立区个体私营企业党委,设立个体私营企业党建工作指导站12个,实现“一所一站”,促推“小个专”高质量发展。
三、2022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一是带头学。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积极发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引领作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2023年,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共开展法治建设专题学习会4场次。二是亲自抓。切实运用法治思维促进工作开展,对法治政府建设重要工作特别是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推动各项工作高效落实。
四、2023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贯彻落实《揭阳市榕城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及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情况。
2023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市场监管职能、紧扣法治脉搏,强化法治建设,履行监管使命,深入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持续推进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建设,有关举措和成效如下:
(一)法治引领改革创新,优化榕城营商环境
1.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进“一网通办”、“证照分离”“证照联办”改革,实行“先证后核”“免证办”,构建告知承诺制的行业准入管理新模式;梳理优化18个高频服务事项,推动市监业务进镇(街)党群服务中心,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便捷服务;通过放宽出资方式限制和成员资格限制,助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做好“个转企”培育,组织申报扶持资金;优化市场主体退出机制等工作,推行“自助办”“智能办”“就近办”“容缺办”“一次性告知”“引导员机制”“好差评”制度,提升工作效能,着力营造便捷、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提升我区招商引资实效。今年办理“容缺受理”业务22件、“证照联办”业务292件。引导“个转企”189户,核准简易注销业务468笔,新增市场主体21676户,其中企业2494户,个体工商户19182户,净增各类市场主体12600户,核发《食品经营许可证》3884份,核发《药品经营许可证》102份,核发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72份,核发《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793张,收到群众感谢信3封,群众锦旗3条。
2.深化知识产权战略。组织开展2023年“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先后深入企业、校园、社区、知识产权服务代理机构组织开展宣传活动18场次,累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商标侵权、假冒专利、地理标志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增强品牌竞争力。聚焦知识产权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牵头制定《2023年榕城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今年共引导53件非正常专利申请主动撤回。今年以来累计新增注册商标4709件,商标有效注册量达44756件,在全市中居第1位;驰名商标3件。累计新增授权专利3448件,其中发明56件,实用新型341件,外观设计3051件。授权量居全市前列。发明专利授权有效量238件。
(二)法治赋能高效执法,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1.规范执法行为。高效执法,规范先行。我局高度重视执法规范化建设,先后2次召开专题会议,分别学习《广东省行政执法责任条例》和对监管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并将全面运用广东省一体化执法平台作为规范执法行为的手段,我局运用广东省一体化执法平台办案的数量位居全市执法单位第一;印发《榕城区市场监管局2023年度行政执法监督专项执法检查计划》,落实业务股责任,加强对各业务股室对市监所执法专项的检查和指导;开展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并对案卷的规范性问题进行通报。
2.提升执法能力。一是抓牢“必修课”。始终坚定不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开班第一课”,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广东省干部培训网络学院进行线上学习,共学习人数157人,累计高于7900学时。二是抓准“选修课”。依据岗位和能力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8月25日-8月26日举办2023年药品监管队伍能力建设项目培训班,培训人数共60人次;三是抓好“专业课”。针对各专业领域的需求,通过选派执法人员外出培训、组织相关线条业务骨干培训等方式,提升监管执法能力。
(三)法治保障监管履职,促进市场竞争有序
1.扩大普法覆盖面。制定2023年普法工作方案,明确普法工作计划和责任清单,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原则,组织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4∙26”知识产权保护日、“5∙20”世界计量日、质量月、“10∙14”世界标准化日、世界认可日、食品安全周、安全用药月、安全生产月等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主题法治宣传活动,推动全社会树立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法治意识,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2.强化重点领域监管。稳步推进食品、食用农产品快检等民生实事,加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等重点领域监管,组织开展价格、不正当竞争、食品、药品等系列专项治理行动。一是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墙”。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确定区、镇、村三级包保的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3550家,明确包保干部936名;加强食品抽检快检。目前全区完成食品抽检2119批次,完成率100%,合格率98.54%。同时,发挥快筛快检作用,累计检测食用农产品44054批次。打造“阳光厨房”。全区完成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302家,覆盖率100%;二是打好药械妆“组合拳”。举办“2023年全国医疗器械安全宣传周”“2023年全国化妆品安全宣传周”科普宣传活动,2023年“全国安全用药月”科普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000多份;将企业自查、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飞行检查等多种监督检查形式有机融合,提升监管效能,筑牢药、械、化各环节安全底线。累计检查药品零售企业787家次、药品使用单位294家次,检查疫苗接种单位12家次。检查化妆品生产企业7家次、化妆品经营企业713家次。检查医疗器械经营单位503家。三是当好产品质量“守门员”。深入实施质量强区战略,组织“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世界认可日”等宣传活动,推进质量安全“问诊治病”相关工作,召开安全帽生产企业约谈会和电吹风质量提升会,牵头成立区计量工作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协调统一的计量工作体系。加大对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的监管力度,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累计检查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及配件销售单位663家次;检查电吹风生产销售企业148家次,检查安全帽生产销售企业28家次,检查燃气具及配件生产销售单位33家次;我区企业执行标准自我声明公开标准数325个。四是拧紧特种设备“安全阀”。组织“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南粤行”宣传活动,举办电梯安全应急救援演练,制定特种设备年度检查计划,明确重点监督检查对象。检查使用单位245家次,检查设备366台次。
3.构建信用监管格局。做好市场主体年报公示工作,2022年度全区企业年报率95.03%。用好“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三张清单,采取差异化的监督管理方式,将全区14845家企业全部纳入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清理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392户;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约束机制,累计将397户次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46391户次个体户标记为经营异常状态,10户次农专社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共将132户次企业移出经营异常名录,13204户次个体户恢复正常记载状态,10户次农专社移出经营异常名录,3户次企业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落实揭阳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平台信用信息归集,全面提升数据数量和质量水平,今年来,我局共上传信用信息67438条,在全区占比96.74%。
4.维护市场经营秩序。一是高效受理投诉举报。举办“3·15”消费维权日宣传活动,及时化解消费纠纷,优化消费市场环境,今年来,共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 18627 件。12315平台上的投诉按时初查率为99.64%、按时办结率为98.98%,举报按时核查率为97.59% ,均符合考核要求;共新增96家“放心消费承诺单位”,完成率达170%,新增“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店”6家,完成率100%,均提前完成本年度计划任务,放心消费承诺在全市排名第一。二是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重点监测口罩、消毒液、医用酒精等9种防疫用品和大米、面粉、排骨等21种日常农副产品进行价格监测,结合实际增加食盐、水产品和月饼等临时监测任务,今年我区防疫用品和日常农副产品价格平稳。推进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工作,创建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站1个。聚焦产业特点,开展虚假违法广告和医疗美容行业等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自去年完善办案流程全面推进全员办案后,成效显著,查办案件大幅提升,今年以来我局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759宗,罚没金额388.13639万元,承办和参与办理的案件中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6宗。
五、2023年推进法治政府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是队伍依法行政意识和法治思维还有待进一步强化。部分党员干部还缺乏学习法治理论知识的自觉性,没有树立常学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对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自觉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履职过程的难题,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时,不善于用法治思维,只要结果,不管程序,不问过程,习惯于用政策思维、道德思维代替法治思维。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还有差距,登记注册信息化、便利化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特别是推动市监业务进镇(街)党群服务中心,为进一步发挥该项措施的优势推进榕城营商环境更加便利化,仍需进一步推动举措落地生根。
三是监管实效仍需提升。我区传统产业多而分散,生产水平相对落后,创新能力偏弱、核心竞争力不强,企业守法依规经营、安全主体责任意识较差,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质量安全、市场秩序、消费维护等市场监管领域存在一定风险隐患;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效能,取得监管实效,推进企业守法经营,仍需进一步思考。
四是行政执法能力仍需增强。市场监管工作具有领域多、数量大、风险高、燃点低的特点,监管任务繁重;加上监管执法队伍与监管任务不相匹配,队伍老龄化严重,专业化人才缺乏,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专业化人才缺乏。如何加强队伍建设,利用有限的队伍有效应对繁杂的监管任务仍需进一步研究。
六、下一年度推荐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厚植榕城营商环境。紧扣提升政务服务环境“三个最”工作要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推进“证照分离”“证照联办”落地生根,实行名称自主申报、住所(经营场所)自主承诺申报、经营范围自主决定等便民举措,以“全程网办”为抓手,推进企业开办就近办理,努力打造“全流程便利化”营商环境;做好“个转企”帮扶、引导、培育等工作,不断壮大榕城产业筋骨;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加大知识产权扶持力度,引导企业树立品牌竞争意识,提高企业知识产权注册、管理、运用和保护能力;用好“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三张清单,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实现精准监管、智慧监管,确保市场监管既“无处不在”,又“没事不扰”。
(二)筑牢市场安全底线。保持高压执法态势,坚持治管结合,围绕重点产品、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场所,开展“湿米粉统一查”“凉茶”、气瓶、叉车、电吹风等专项整治,深入推进“铁拳”专项执法行动,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隐患,重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检验检测机构和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力度,多渠道开展质量帮扶,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制造业当家”;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增强群众安全意识,引导企业合法诚信经营。
(三)狠抓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纠正“四风”,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纪律意识,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守牢主阵地;推进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政策学习,提升依法行政、履职尽责水平,锻造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廉洁高效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2024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