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ngcheng District People's Government of Jieyang City

榕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2024年,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七届七次全会、区委七届八次全会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要求,聚焦“强质量、优服务、促发展、保安全”工作目标,抓好市监各项工作,服务“百千万工程”,助力榕城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区质量、食品、药品及特种设备安全总体形势稳中向好,未发生行业性、系统性、区域性安全事故。我局第四党支部荣获区直工委“四强”党支部称号。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法治建设重大部署的情况以及贯彻落实措施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领导班子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法治建设重大部署。通过集中学习研究和分散自学的方式,组织全体党员学习领会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党章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等,进一步深入认识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之一的战略意义,准确把握法治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增强推进依法治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领导干部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抓好市场监管工作。

  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密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推动法治广东建设、法治揭阳建设、法治榕城建设

  深刻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重大意义,扎实推进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各项工作,切实把科学思想转化为法治建设的实际成效。紧密围绕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决统一思想和行动,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找准市场监管履职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基层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履职能力和监管效能,我局榕东市监所获评我市首个省级“四星市场监管所”,仙桥市监所被评定为市级“三星市场监管所”。

  三、2024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一是带头学。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积极发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引领作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2024年,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共开展法治建设专题学习会1场次,局班子成员开展法律法规专题学习2场次,党组书记上法治政府专题党课1场次。二是亲自抓。切实运用法治思维促进工作开展,对法治政府建设重要工作特别是食品、药品安全等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推动各项工作高效落实。

  四、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贯彻落实《揭阳市榕城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及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情况

  2024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市场监管职能、紧扣法治脉搏,强化法治建设,履行监管使命,深入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持续推进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建设,有关举措和成效如下:

  (一)聚焦营商环境,以法治理念激发市场活力

  1. 打造群众满意窗口。持续推进“一网通办”、“证照分离”“证照联办”改革,鼓励市场主体选择住所(经营场所)自主承诺申报;推动市监业务进镇(街)党群服务中心,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便捷服务;放宽出资方式和成员资格限制,助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压缩审批时间,推广“线上办”“掌上办”,实现个体工商户业务“即办即取”;优化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压减简易注销公示期。今年来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印章1883个,核准简易注销业务620笔,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7893户,引导个转企197户,累计核发《食品经营许可证》3181份、《药品经营许可证》75份、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59份、《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568张。

  2.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组织开展2024年“知识产权宣传周”系列活动,深入企业服务,引导企业合理运用知识产权,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00多余份。强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行动,约谈辖区2家商标代理服务机构,撤回非正常申请专利15件,处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12件。新增商标注册量4935件,有效商标注册量达到49718件,在全市中居第1位。驰名商标3件。新增专利授权量3400件,授权量居全市前列。发明专利授权有效量290件。现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5家,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认证企业27家。

  (二)聚焦执法规范,以依法行政提升监管质效

  1.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强化运用广东省一体化执法平台作为规范执法手段,召开贯彻落实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及促进执法规范工作会议,并完善行政执法流程、线索派发处置流程及案件审批流程,全面提升行政执法效能。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及时落实检察机关、复议机关的有关磋商、建议并予以反馈,尊重并执行法院生效裁判,主动接受监督。

  2.提升运用法治能力。一是抓牢“必修课”。始终坚定不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开班第一课”,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广东省干部培训网络学院进行线上学习,共学习人数161人,累计高于9968.7学时。二是抓准“选修课”。依据岗位和能力需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参加培训,今年来,参加省级培训人员22人次,参加市级培训人员337人次。

  (三)聚焦安全底线,以法治利剑维护市场秩序

  1.坚持普法为基制定2024年普法工作方案,明确普法工作计划和责任清单,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原则,组织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4∙26”知识产权保护日、“5∙20”世界计量日、质量月、“10∙14”世界标准化日、世界认可日、食品安全周、安全用药月、安全生产月等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主题法治宣传活动,推动全社会树立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法治意识,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2.筑牢安全防火墙稳步推进食品、食用农产品快检等民生实事,加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等重点领域监管,组织开展价格、不正当竞争、食品、药品等系列专项治理行动。一是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完成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303家。开展春、秋季学校(幼儿园)食堂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检查学校和幼儿园688家次,同时利用“互联网+明厨亮灶”开展线上巡查1662家次。紧盯农贸市场、大型商超和食品生产企业等场所及重点品种,累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684家次,落实整改51家次;二是抓好药械化安全监管。将企业自查、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飞行检查等多种监督检查形式有机融合,开展中药饮片、药品网络销售、农村地区药品经营等专项检查,累计检查药品经营企业509家次,落实整改203家次;检查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466家次,责令限期整改8家。检查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608家次,责令整改117家次;三是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深入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安排75家企业参加区塑料鞋生产企业集中约谈暨培训提升会,邀请专家现场帮扶培训;指导142家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质量安全总监和质量安全员,并组织首席质量官参加培训。联合对121家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落实“带牌销售”。开展各项质量专项整治,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累计检查摩电销售单位371家次,查处电动自行车案件21宗,检查电吹风生产销售企业47家次、安全帽生产销售企业33家次、燃气具及配件生产销售单位76家次、儿童和学生用品销售单位102家次;我区企业执行标准自我声明公开标准数1384个。四是守护特种设备安全开展特种设备应急演练;进一步充实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队伍,组织40多人参加考试。召开电梯生产、使用单位约谈会,全面开展老旧电梯隐患排查及风险评价工作,开展各项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检查,累计检查特种设备相关单位197家次、设备271台(套)。发出特种设备监察指令书5份,办结案件6宗。

  3.构建信用监管格局。做好2023年度经营主体年报公示工作,全区企业年报率为95.67%。用好“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三张清单,采取差异化的监督管理方式,将全区15334户企业纳入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清理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134户企业;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约束机制,全区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480户(次)、农专社14户次。同时引导违法主体修复信用,将179户次企业移出经营异常名录,5户次农专社移出经营异常名录,1户次企业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4.维护市场经营秩序。一是提升消费维权效能举办“3·15”消费维权日宣传活动,及时化解消费纠纷,优化消费市场环境,今年来,共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21152件;处理消费者投诉13662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98.5万元;接到群众举报件7169件,罚没金额46.34万元。全国12315平台上的投诉按时初查率为99.8%、按时办结率为99.76%,举报按时核查率为99.36%。目前,我区共有“双承诺”单位471家,其中放心消费承诺单位428家,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店43家。二是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以“护民生”为中心,开展“质量守护行动月”、“铁拳”等专项执法行动,聚焦重点领域,将凤美街道电吹风、梅云镇“油炸猪肉皮”作坊作为重点打击区域,依法查处一批重点案件,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以执法“小切口”护航“大民生”。截至12月底,全局共查处各类案件438宗,罚没1361.548656万元。移送公安机关1宗。

  五、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监管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执法人员的知识结构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监管形势,特别是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监管领域对专业知识要求高,市场监管队伍老龄化严重,面临着人员少、任务重、责任大的压力,监管力量薄弱问题日益突出,基层法治基础不够扎实。

  二是监管效能需进一步提升,随着辖区监管主体不断增多,市场监管履职风险同步增加,我区传统产业多而分散,生产水平相对落后,创新能力偏弱、核心竞争力不强,企业守法依规经营、安全主体责任意识较差,同时新业态不断涌现,市场监管面临新难题。监管能力与监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有差距。面对日益复杂的监管形势和任务,以及新经济、新行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带来了新的监管盲区和执法难点,需进一步更新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手段。

  三营商环境还要进一步优化,当前我区营商环境建设方面还存在差距,服务便利化仍有提升空间,一方面,在市场主体登记时,身份证信息、经营场所的地址等无法实现数据共享,各个系统数据归集也未能实时同步,一方面市场登记未能实现智能审批。无论是在实体大厅还是通过网上全程电子化提交的市场主体登记申请,都必须人工进行受理、审核、审批,未能实现智能审批,无法极大满足群众快速办理的需求。

  六、下一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再深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依制度管人管事,雷厉风行抓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纠正“四风”,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进“强基工程”,推进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政策学习,提升依法行政、履职尽责水平,锻造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廉洁高效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二)在营商环境优化上再推进按照“三个最”工作要求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实行名称自主申报、住所(经营场所)自主承诺申报、经营范围自主决定等便民举措,以“全程网办”为抓手,推进企业开办就近办理,简化企业准入、退出程序,努力打造“全流程便利化”营商环境;做好“个转企”帮扶、引导、培育等工作,加大对“名特优新”四类个体工商户的认定和培育力度。助力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知识产权战略,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加大塑料鞋业、五金制品、研发设计、软件信息、数字贸易等行业扶持力度,引导企业树立品牌竞争意识,提高企业知识产权注册、管理、运用和保护能力。

  (三)在保障市场秩序上再突破。加大市场监管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完善守信绿灯、失信惩戒等相关措施,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实施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管理。保持高压执法态势,坚持治管结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各项市场监管专项整治,多渠道开展质量帮扶,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支持实体经济,聚力发展制造业;加大食品、药品、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增强群众安全意识,引导企业合法诚信经营。

相关附件: